黄 英
(鞍山市委党校,辽宁 鞍山 114000)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同样,国内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说:“千秋基业,人才为本”[1]。“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2018年4月28日,鞍山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以更大力度集聚人才,支持人才,用好人才,让人才服务振兴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人才工作已成为推动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再次振兴的关键因素。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引进培养高端科技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钢都英才计划”的若干政策》等文件,使鞍山市在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方面有了法律保障。
经过“十二五”以来的不断引进、培养,截止目前,鞍山市共有各类人才约3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5%,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19%。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2万人,高技能人才约5.2万人,研究生学历0.53万人,占3.5%;本科学历5.9万人,占38.8%;专科学历占36.8%;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9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 892人。全市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656人,其中“百”层次人选32人、“千”层次人选70人、“万”层次人选554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拥有院士2人。共建立了13家院士工作站,13个博士后创新载体,其中经国家人社部批准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5个,经省人社厅批准设立的博士后创新基地8个,先后引进博士后50余人[3]。市权威部门曾撰写一份《关于鞍山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到鞍山市创新型人才总数为31.7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5.2万人,高技能人才5.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4万人。这份报告中还提到全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 077人[3]。我们可以把这部分人才作为全市的创新型人才,因为这部分人才学历都比较高,有的创新成果突出,有的获得市、省、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有的进入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的享受鞍山市政府津贴。
至于高端创新型人才,辽宁省内部有一个《辽宁省2015年度“五高”人才认定标准》。“五高”人才是指领军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国际高层次人才、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其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超前的创新思维和较强创新能力,并取得创新业绩的人。其认定标准是:有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奖项主要获得者。根据这个标准,鞍山市高端创新型人才寥寥无几,实在不容乐观。
人才集聚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能集聚多少人才,受该地区的资源状况、人才环境、收入状况、人力资本属性、产业发展状况、城市化以及政府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鞍山市的情况不外如是。
从资源状况和产业状况看,鞍山是座资源型城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铁矿和菱镁矿最为丰富,这就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集聚,形成了采矿、钢铁及延伸加工业等。鞍山一直是“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产业老化、产品老化、技术老化。尤其是这种资源型城市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型,新兴产业又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是很难吸引集聚创新型人才的,特别是高端创新型人才,这是主要原因。
从城市建设来看,鞍山城市建设与自己比确实有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的城市象苏州、无锡、中山、东莞等比,差距就太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空气质量、经济发展、文化娱乐等都存在很大差距,也就是说城市磁场的磁力太弱,吸引力太小,吸引不来更多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从收入状况看,由于受鞍山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鞍山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地区的同类城市,即便附加人才的各种奖励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这也是很难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看,缺乏集聚动力。首先,从人才创新创业载体上看,高等院校是最能吸引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的地方,但鞍山只有两所高校,其中辽宁科技大学是省属高校,鞍山师范学院是市属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也是吸引高端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载体,但目前只有热能研究院、鞍钢技术中心以及农业方面的几个研究所;创新型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机构)也是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鞍山创新型企业只有119家,研发机构近200个,与苏州、无锡比少2倍还多。这些现实状况是导致鞍山不能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原因。
其次,从生活环境上看,虽然鞍山市在配偶随迁、工作安排、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与发达地区的城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高端创新型人才是不会来的。即便来了,也不会安心工作。
再次,从工作环境上看,包括文化、工作场所、实验室建设、政策法律、政府诚信(公信力)、行政效率等等。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科研和学术氛围、学术交流等。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发散思维、学术气氛活跃、极大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工作场所、实验室设备都非常重要,海归派有的回来抱怨说,“回来就变了,实验室从理论到仪器硬件都跟不上国外水平。”政策法律环境,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效率也是制约人才流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鞍山在这些方面虽有改善,但优势并不突出,这也是鞍山高端创新型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此外,改善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力提高收入和待遇,也是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举措。
有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传统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人才有效配置和流动,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业作用的体制机制。
1.打破体制壁垒,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公平竞争、中介提供服务、人才自主选择的流动配置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人才”向“服务人才”转变,政府发挥政策导向、环境再造、提供服务作用;发挥市场在人才引进、使用、评价、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功能,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使人才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机制中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
2.健全机构,抓好规划。针对鞍山市一部分部门和单位,没有专门的管理和服务机构,没有用人和吸引创新型人才的规划,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制定全市统一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发展引进规划。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制定好本单位的人才发展规划,并按照职能需要健全人才管理和服务组织,配备好人员,落实好职责和任务。
3.构建全市统一的人才沟通协调机制。针对目前存在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自身职责不清、协调不够、各自为战的情况,应加强市人才工作统一领导、加强管理、密切沟通和协调。全市要实行人才工作网络化管理,做到信息传递畅通、沟通协调有序、职责权限分明的工作机制。
4.加强全市人才工作力度。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开发区中,只有2个设有人才管理机构,人才工作力度薄弱。建议市委、市政府一定要健全10个县(市)、区和开发区人才工作机构,配备好人员,并卓有成效开展好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引进、服务工作。
要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必须构建载体、打造平台,让高端创新型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条件。
1.创建和发展科研院所。充分发挥现有的科研院所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同时根据对原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创建新的科研院所。比如,海城成立了辽宁省农科院海城分院;鞍山市可以选择传统优势产业,比如“菱镁材料”,创建“菱镁材料”研究院(所),通过这一载体(平台)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来鞍,深入研究菱镁材料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2.培育更多的高薪技术企业,创建更多的研发中心。鞍山市应依托高新区,把高新区打造成“高端创新型人才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引进或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同时,全市大中型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条件有能力的都可以创建技术研发中心来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
3.创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得进行科学研究、实验。所以,只有科研院所这块牌子,没有实验基地和实验设备是不行的。必须加强这方面建设,用一流的实验基地(实验室)、一流的实验手段吸引集聚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创新业绩。
4.更新观念,“从引人到引智”,“候鸟式”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从引人到引智”,“候鸟式”吸引,就是指以前注重把人才引到鞍,现在我们可以不把高端创新型人才落户到鞍山,而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借力,使高端创新型人才为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鞍山的“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就是较好形式。让博士后、院士为鞍山的创新发展做贡献,又来去自由,“候鸟式”吸引。今后除继续推进这两种形式外,还要创造更多的“候鸟式”吸引方式。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与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推进“海外学子”创业周、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等活动平台建设,吸引海外高端创新人才;以高新区激光产业园获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以“项目+团队”“资本+人才”的复合式招商模式,吸引海外研发团队和高端创新人才入驻园区;举办“院士和高端创新人才论坛”,把专家请到鞍山,让专家在鞍山期间现场帮助解决企业创新中的课题和技术难题。
鞍山市为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曾经出台了若干项政策,这些政策有的因时间过长,不太适合当前情况;有的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而难以落实,等等,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同时依据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情况,还需创新出台新的政策。我市应形成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政策体系,主要包括:
1.人事保障政策。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必须保障人事编制以便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需要。同时,引进高端创新型人才必须解决好生活问题,如户口、配偶随迁及工作安排,子女入学,住房等,为高端创新型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以便其专心致志地开展工作。
2.资助创新创业政策。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尤其是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创建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对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事业单位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给予资助,等等。
3.激励政策。激励是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包括:其一,薪酬激励。对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工资待遇,可不受现行薪酬体系的制约,根据引进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情况,规定月薪、年薪。高新区引进创新型人才,年薪在20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高新区可全部奖励给引进人员。其二,股权期权激励。可按提供技术折合成一定的股份参与分配或按一定比例参与分红,“也可按高端创新型人才贡献奖励一定的股权期权”[4]。其三,荣誉激励。鞍山市委市政府对为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可给予表彰,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授予他们鞍山市“领军人才”和鞍山市“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环境是影响高端创新型人才流动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生活环境是当下鞍山吸引集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坚持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治理雾霾,大搞植树造林,尤其对矿山复垦的力度,提高植被覆盖度。通过美丽鞍山建设,让来到鞍山创新创业的高端创新人才喜欢鞍山,安居鞍山。其次,改善生活环境。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活动场所,让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再次,创造更加便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居住地要建有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方便引进的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子女入园入托入学;要布局好建设好超市、市场等,方便购物;要加强鞍山旅游景点建设,打造高级别的旅游景区,尤其加强千山风景名胜区和汤岗子温泉景区建设,让高端创新型人才赏景有去处、活动有空间、娱乐有场所,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首先是行政环境。一是政府的公信力,即政府的诚信程度。这对于高端创新型人才能否被吸引来鞍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做出的决定,颁布的意见能认真得到贯彻执行,政府言而有信,会吸引更多的高端创新型人才来鞍创新创业。因此,鞍山要吸引集聚高端创新型人才一定要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政策、决定、意见一经颁布,必须落到实处。二是行政效率。发扬鞍山“马上就办”的精神,减少各种行政审批手续,为创新创业开通零障碍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方式,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其次是学术研究环境。一是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四个尊重”的风气。二是营造轻松活跃的学术研究氛围,坚持百家争鸣,创新自由,包容失败,使创新者发散思维,提出新的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
3.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对知识产权保护齐抓共管;二是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知识产权维权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据;三是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