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爱玲,王国印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教育部,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 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学生英语不过关,势必影响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王初明,2010)。“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必要对我国英语教育的战略进行审视,并采取有效对策”( 王守仁2002,2016)。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以下简称《指南》)( 王守仁,2016)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达到国家教育向国际化迈进的要求,基于2014年安阳师范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YCOS麦克思,2014),安阳师范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出台了安阳师范学院“十三五”办学与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试行),各二级学院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新方案重新制定了各学科教学大纲。在这种背景下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课题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大学英语改革方案,对学生学习需求先后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又结合2014年安阳师范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了解到的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最终提出适合安阳师范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3+1”大学英语教学模式。“3+1”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安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一次有益尝试。其目的是克服传统教学体系下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模式单调、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及教学效果欠佳等弊端。此模式的实施有望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因需设课、因材施教、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最终实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3+1”教学模式指大学英语课程在第一至第四学期中的前3个学期(“3”)保持原有“规定动作”,继续以必修课程形式开设大学英语,讲授综合英语(或基础英语)课程,第四至七学期(其中之任“1”学期)采取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个性拓展选修课形式。学生可以在前3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学习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升学和择业的需要,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外语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在大二阶段实现从单一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转向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前三学期进行通识英语教育的基础上,将过去第四学期大学英语使用跟前三学期一样的单一教材的必修课程转变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需求的个性拓展英语选修课程,引入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语言应试辅导类等三大类拓展课程供学生选修,确保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3+1”教学模式是安阳师院外语教学的一次新尝试,该模式的实施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因需设课,内容多元”的原则。自从2000年升本以来,我校从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为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设大学英语必修课,由于课程设置单一,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课程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的实施以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因需设课,内容多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第1-3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以强化大学生基础语言技能,达到《课程要求》提出的“一般要求”。第4-7学期开设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语言应试辅导类等三大类课程供学生选修,目的以拓展着力提高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以期达到《课程要求》提出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大类拓展课程下设6门子课程(语言文化类子课程:《英语视听说》、《欧美文学名篇选读》;语言应用类子课程:《跨文化交际》和《商务英语》;应试辅导类子课程:《考研英语辅导》、《四、六级英语考试辅导》)。这种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课程特点,基本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 在教学方式上遵循“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原则。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中的所有课程,包括基础必修课和拓展选修课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彻底改变了过去缺乏师生互动,只靠教师讲授的老套教学模式。各门课程根据自身性质及特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基础必修课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实现了师生、生生、线上线下的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的拓展课程因门类较多,内容不一,特点各异,也都根据自身课程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如《跨文化交际》和《商务英语》课程采取了案例教学法,《英语视听说》采取了情景教学法,《考研英语辅导》、《四、六级英语考试辅导》采取了线上自主学习与教师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融实用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于一体,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3. 在教学评估上遵循“重在过程,多元动态”的原则。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每门课程考核均遵守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重在过程,多元动态”原则。具体如下:课程考核综合成绩构成:课程总成绩=平时(占总成绩30%)+末考(占总成绩70%)。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可以开卷也可以是闭卷,方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可以是小论文、案例分析、演讲、情景会话等,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科学的评分标准和依据(出勤、作业、试卷、汇报提纲、答辩记录、面试材料、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调查问卷等实际采用的检验教学效果的各项材料)。最后根据课程教学过程、考核记录等教学历史材料,建设完整课程教学档案。这种多元评估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以考试分数为最终考核结果,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与英语职业综合应用能力。[7]
4. 在教学管理上遵循“团队协作,科学高效”的原则。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不仅包括基础英语必修课程还涵盖拓展英语选修课程,门类多样,内容丰富。为保证授课质量,我们采取了各种手段强化管理以确保课程小组“团队协作,科学高效”地运行。具体做法是:(1)挑选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组长,负责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材的选用、教案和课件的设计等;(2)建立大学英语课程QQ群和微信群,随时互通信息分享备课材料和教学心得体会;(3)实行集体备课制,集体讨论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及时反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4)定期组织观摩课(每学期教研室组织至少四次观摩课),研讨教师授课过程的得失,达到了互相激励、取长补短之功效。课程小组加强团队协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能动性,教学团队形成了“团结协作、科学高效”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5.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遵循“科学优化,梯队搭配”的原则。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学习和工作经历造成了专业局限,英语出色、专业知识扎实、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而且大部分老师由于多年教授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观念僵化,教学方法单一,一下子转教拓展英语课程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们根据“科学优化,梯队搭配”的原则重新定编定岗。具体体现在(1)在职称、学历、年龄上进行合理组合,科学优化,梯队搭配。专业尽量对口。安阳师范学院由于升本较晚,加之扩招,当时招聘了一批本科毕业生担任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他们的专业性相对较弱,担任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都能胜任,但对于新开设的拓展课程来说,他们感到有些吃力。而近几年招聘的研究生和在职培养的博士生虽然在专业上具有优势,但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我们就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优化合理组合,实现了职称、学历、年龄及专业的合理组合,形成了专业对口、搭配合理的课程建设梯队。(2)以老带新互惠互利。外语学院年轻教师较多,虽然他们专业知识扎实,但教学经验有所欠缺,而老教师则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却有待更新。因此我们把老教师和青年教师搭配组编到各个不同的课程小组,以期实现以老带新互惠互利之目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课程小组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落实。外语学院一方面鼓励教师边教学边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另一方面,课程组建立的这种“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即一名老教师带几名年轻教师,从备课、教案书写到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指导,这不仅有利于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也真正将青年教师培养落在了实处。教研室形成了人人重学习、个个搞教研的良好氛围,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都将大有裨益。(3)多渠道培养复合型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由于我们教学任务重,不能让更多教师脱岗进修,但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们利用暑假外出培训,甚至走出国门增强跨文化意识,分批次选拔青年教师到专业性强的大学进修访学,为拓展课程的有序开设做好充分人才准备。
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符合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 “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该模式的实施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也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既激活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发挥了教师们的专业特长。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选择教学内容,满足了师生双方的教学预期,而且学生所学内容能与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挂钩,不失为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教学模式。两年来,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限于篇幅对这一模式教学效果的研究将另文论述),同原来的大学英语只设一门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学生普遍认可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选修课的形式,学生们认为拓展课的教学内容更丰富实用,课堂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英语教学打破了以往仅仅依赖一本教材统领天下的局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所学课程。这种模式不仅点燃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任课教师们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拓展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们普遍认为拓展课课程体系尊重了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范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同步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