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明 陈美玉
(1.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2.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以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2014年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灾害,大多数农田和道路被毁坏,很多民房被冲倒,本来就穷的村子经此劫难就更穷了。穷则思变,绝路逢生,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塘约村走上了全新的灾后重建之路。塘约村组建了农村合作社,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实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抱团发展。到2016年底,塘约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1万元,是2014年的2.66倍,村集体年收入达202.25万元,是2014年的50倍[1]。近年来塘约村获得了省市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也从以前的贫困村快速嬗变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成为新时期农村振兴的典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是我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塘约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化,加强和创新党的领导,在本质上体现了基层党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优势和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合作社的鲜明特征。
(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塘约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面对困难,不等不靠,开动脑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乘着农村深化改革的春风,大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出了村社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塘约村发展。塘约村两支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当成自己的愿望,将为民谋福利作为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谋发展、求创新。塘约村推行的合作化是包括全体村民在内的“强弱联合”,通过强的帮助弱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帮助老弱病残一起办合作社求发展,凝聚力量同步小康。强弱联合的合作社的实质就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塘约村的实践证明,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脱贫攻坚的优势是切实可行的。塘约村脱贫致富表明了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法门和源头活水,只有破除常规,敢闯敢试,才能开辟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才能有效扭转农村村寨空心、集体空壳、家庭空巢的严峻形势,焕发农业、农民、农村的生机活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型农村合作化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异军突起,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型农村合作化的契合是新时期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对于推进国家政治基础革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
(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塘约村的党建创新与新型农村合作化的契合,开辟了新时代西部农村在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的新境界。塘约村通过成立新型农村合作社合理整合农村人力物力和财力,用集体的力量盘活土地资源和市场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应对市场信息变化的反应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实现了塘约村农业生产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塘约村坚持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村庄能人和普通村民之间结成了互相帮助、联系紧密的良好关系。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监督村里的党员干部,形成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在第一线,是最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一群人,抓好农村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推动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之所在。而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和凝聚共识是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我国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乡村要振兴、农民要脱贫致富的关键就在党支部,关键在于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于党支部不断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一)在理论上同宗同源。党的建设和农村合作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源泉,那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在《怎样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五年)》强调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他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办合作社,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3]邓小平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4]由此可见,党建工作和农村合作化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我们的工作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二)在目标上同向一致。做好西部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引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为群众解决困难,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为人民所共享,既是我党党性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政府的神圣职责。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整合资源,切实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和服务农村的目标要求与党建创新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组织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引领农村实现决胜小康。家庭联产承包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合作化是农村发展的很好出路。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搞规模化经营,面向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竞争力,形成高效率的农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的专业化程度,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农民抱团发展,走同步小康的集体化道路,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村里有党支部、合作社里建党组织,使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更加完整,层次更分明,相互借力,双生共赢。而合作社通过党员带头、农户联合、能人献策、基地示范等等方式创新发展,激发农村农业的生机与活力。
(三)在内容上交融互补。农村合作化是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新型农村合作化是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自愿地将其土地使用权、资金等生产要素以入股的方式所形成的农村经济建设的合作化经济组织形式,一般都采用股份制。农业合作化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力量抵抗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帮扶那些缺乏生产能力和有困难的农民搞发展,一起致富同步小康。村社合一抱团发展能有效避免两极分化,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针对市场需求统筹人力物力,深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效益。新型农村合作化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这场变革是与当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相适应的。在当代中国,只有农业合作化才能大规模地使用农业机械和工业能源,发展现代农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型农村合作化不仅是一条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实现党执政兴国的经济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有效推进农村合作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并带领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参与到合作社的建设中,把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可带动村庄整体发展的经济优势。
(一)加强村社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塘约村在抓管理、抓产业和抓农村综合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村社建设,将合作社作为推进村寨发展的引擎,始终把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放在首位。塘约村先后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管理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到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开创了贵州省金融进村的先河。塘约村建立了资金保障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融资改革举措,实现了多种资产的交易、质押和参股,从而为农村合作社提供了最大程度地金融支撑,为建设新塘约村打下了基础。2014年灾后就完成了750米主干道修建硬化和连户路硬化。村里植树造林3000亩;加强河道治理和绿化河堤5千米,建设沿河烧烤场、垂钓场、游泳池;实施生态农业,建设村集体绿化苗木基地、林下养殖基地、精品水果基地、优质蔬菜基地;种植了核桃、脆红李、软籽石榴、浅水莲藕等,形成了农村旅游一体的产业格局。修建农家乐、乡村旅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提升了旅游服务功能。今天的塘约村已不再是贫穷的代名词,路网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业强了,农民富了,环境美了。塘约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了一个宜居住、宜创业和宜旅游的美丽乡村,成为贵州乃至全国贫困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样板。
(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塘约村逐步建成了市场需求、土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等要素融合的良性循环格局,形成了新型农业体制机制,实现了互利共赢效率优先的发展势头。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在获得土地劳作收入的同时,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村民从单打独斗转向了抱团发展。合作社的赢利按照社员占40%,合作社占40%,村集体占20%的比例分成,发展储备金纳入村集体经济统一管理,为合作社下一步发展壮大积累原始资金。塘约村全力打造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经济农业为一体的现代生态高效产业园,通过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产品,与台湾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种植基地,引进特色瓜果蔬菜等优良品种,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8年3月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说:“村里的土地得到了充分使用,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合作社的蔬菜、莲藕、精品水果和绿化苗木基地已经发展到了0.38万亩……村里收入每天达3万元。”[5]左文学感慨地说:“成立合作社后大大地改变了村里的面貌,也大大地改变了我……我们的改革有了成效,2017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46万元……以后我们村将继续壮大合作社,村民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6]
(三)坚持德法并举,消除精神贫困。塘约村在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塘约村党员干部通过向村民大力宣传讲述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和宏伟蓝图,以共同富裕的强烈愿望作为精神支柱,激发村民抱团致富的勇气和敢闯敢干的精神,使村民产生情感认同与价值共振,形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以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大力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地把塘约建成了新时代的美丽乡村。针对一些大家反映强烈的村内陋习,比如大操大办宴席、乱倒垃圾、乱建棚舍、随意占道、乱堆粪便等等不文明现象,村支两委经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建立了一系列反映新时代风貌的规章制度。村里公布实施了《塘约村村民公约及制度》,运用集体的力量刹住了农村大办酒席的歪风,制止了一系列的不文明现象。村支两委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有效净化了乡村风气。村里建立了一支由乡贤寨老、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为主体的精神文明督导队伍,加强管理,实施奖励先进,批评教育违反村规的人和事。在节假日和农闲时期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宣传遵纪守法,倡导和谐相处。村里的文化中心、村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全天为村民免费开放。塘约村还组建了青年业余篮球队、文艺宣传队、舞蹈队、花灯队等文艺队伍。今日的塘约村,已经形成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孝老爱亲、勤劳致富、自尊自强、文明进步已成为每一个塘约村人的自觉追求。
(一)夯实基础,一心为民依靠群众,使农村党组织成为振兴乡村的领导核心
1.抓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核心。近几年来,塘约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从严从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思想建党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党总支每年初制订党课教育计划,安排党课时间、内容等,并通过党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通报。党总支班子成员带头抓好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加强思想交流,切实抓好铸魂补钙、醒脑提神和立根固本的工作。塘约村坚持把建设一支坚强有力、为民务实和廉洁奉公的村干部队伍作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根本。村委注重吸引一批致富能手、在外创业人士、退伍军人返乡投身合作社的建设中来,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塘约村支两委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突出热心服务群众这个亮点。在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的带领下,党员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服务意识。村社干部坚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竭尽所能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提供帮助。在村里建立了民愿接待室和恳谈室,由村支两委成员轮流定期坐班负责接待反映问题的村民,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一般都积极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也给予解释说明,注重理顺和安抚村民的情绪。注重引导和培育村民参与村社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依托合作社开发的一些公益性岗位,结合岗位的具体要求和村民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统筹安排村民担任卫生保洁、森林守护、村史馆管理、村广播播音、村图书管理等岗位工作,给予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既实现了合理引导村民积极做好村务工作,又拓宽了村民增加收入的途径。塘约村充分发挥村老年协会、团支部、妇联、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的积极作用,鼓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妇女同志等在村务治理和乡风文明等工作中贡献力量。
(二)榜样垂范,敢闯敢干勇于担当,使党员干部成为振兴乡村的模范代表
1.党员干部敢于担责先干一步。2014年大灾过后,村支书左文学带领村干部不等不靠,积极组织村民开展自救。村里的道路被冲毁了,那么最紧急的事情就是修路。村干部加班加点吃住都在工地上,仅用时1个月就完成了700米水毁道路的修复、硬化工作以及连户路硬化工作。为了治理冲毁的河道,村支书左文学带领村支两委人员合理分工,协同驻村工作组,白天到县、镇两级水利部门作汇报,晚上回到村里撰写争取水利项目的报告。经过左文学支书的多次努力,塘约村河道治理的项目终于得到立项,投资280万元的国家水利项目落户塘约村。为了工程的顺利开工,村委把征地任务进行了合理安排,党员到涉及征地的农户家中讲道理做工作。仅一周时间,就啃下了征地这块“硬骨头”。在合作社成立的初期,入社成员少,生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村民对于新事物不了解,有的村民认为外出打工不要本钱,方便实在,而对于搞合作社存有顾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敢于担当,10个班子成员贷款1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2.一心为民,打通最后一公里。村党总支坚持党员就要事事带头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合作社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的作用,当好信息联络员和纠纷调解员,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村支两委坚持村民是塘约村发展的主角,探索找准深化改革与村情民意的契合点,从思想上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推动了合作社和村级事务的顺利实施。塘约村依托会议讲堂、村民讲堂和创客咖啡吧为主要阵地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和农技知识培训,大力宣讲十八大精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同时邀请省市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向村民介绍讲解电子商务、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安全生产等科学知识。塘约村的学习教育坚持党员干部和村民全覆盖,创新方式方法,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定点学习又有交叉讲学、既有课堂授课又有谈话家常,既有政策解读又有问诊式辅导,同时采取播放专题教育视频、开展主题演讲和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
(三)强弱联合,组织群众振兴乡村,使农村合作社成为共同富裕的实践载体
1.新型农村合作社是共同富裕的平台。成立合作社,走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道路,带动全村深层次改革,正是塘约村由穷变富的根本原因,是塘约村经验的核心内涵。农村合作社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实现农民利益为目标,从社员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生产,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的收益。以前塘约村民收入基本由种地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组成,加入合作社后,收入结构变为财产经营收入和劳务收入,村民既有股份分成的收入,又有参加合作社劳动的工资收入。现在塘约村民参加合作社劳动,每月能领到2000 多元的工资。合作社提供了几百个工作岗位,土地入股合作社后,村里会尽量选择无法外出就业的50至60岁的老人进入合作社务工,保障了劳动能力不足的弱势人群的收入。可见,塘约村的合作社是村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平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
2.新型农村合作社是乡村振兴的阵地。新型农村合作社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逐渐发挥出重要的经济作用和政治作用,在党建创新的引领下,这个过程既是农业技术发展和生产力影响的结果,也是农村生产关系和农村机制体制变革的必然产物。党建创新和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契合,就是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社能有效汇聚集体的力量,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实现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通过村社合一整合资源,建立起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良性运转的体系。通过村社合一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带动包括社会生态、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等各项工作中,党组织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始终具有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建创新与新型农村合作化的发展是高度契合的,而合作社的多维功能与乡村振兴战略也是高度契合的,新型农村合作社在新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依托新型农村合作社这个平台,塘约村正大踏步地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庄迈进。
塘约村由贫穷到富裕的嬗变,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把党建引领贯穿全过程,创新和发展了农村党组织建设,最关键的核心是建立了村社合一的新型农村合作社。塘约村支两委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农民利益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工作和安排部署农村合作社各项工作,这样才使塘约村迸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