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华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断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照和管理,学习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个坚守乡村初中数学教学三十八年的老教师,面对新时代下的新课题,尤感重担在肩,须潜心探索,矢志不移。一位优秀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实践
初一学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怀着的是一种新奇、疑惑,迫切求知而又顾虑重重的复杂心情。因此,对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初一学生,教师应积极引导,根据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001年7月教育部改革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十多年来,我带过几届初一学生,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有一些见解,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良好开端,满怀信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是《有理数》,引进负数后,有理数的运算远比小学算术的运算复杂,符号差错是学生在运算中常容易出现的错误;运算法则也有所变化,令他们困惑,一时也难以适应。
因此要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理解数学问题,导出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等,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化难为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初一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从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之神往。
二、我参与,我快乐
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巧妙引入。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列代数式”,课前的引入科学合理:摆一个六边形用六根火柴,以后每增加一个六边形,各增加火柴6-1=5根,这样,分别为:6+5×1,6+5×2…,6+5(n-1)根,如此,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认识和揭示規律,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2)积极实践。新教材还针对初一学生好动好观察的特点,安排了大量实践性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析读《数学教育学报》上刊载的黄如炎老师的《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与试验》后,我十分受益。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37页中的综合与实践——神奇的七巧板,用制作好的七巧板拼出各种不同的优美图案,这样,既可使学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中一些简单的边、角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几何的重要性。
三、习惯促进我成长,智慧成就我学业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独具匠心,其宗旨是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教学“角的度量”,让学生先自学前面的阅读部分,设置如下问题:①度量角度用何工具?②量角器上面有哪些度量单位?③怎样把量角器放置到要度量的角上面?如何对线和看刻度?阅读完成,通过提问或小组评估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并查漏补缺,修正错误。教师表扬阅读中有进步和成绩佳的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好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可引导学生探讨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形成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几何,对图形实践操作不感兴趣,但缺少目的性,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师要适当引导,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育者,只有在教学中敢于研究和探索,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担当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民族重任。
参考文献:
[1]黄如炎.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与试验[J].教育学报,2002,11(1):99-102.
[2]何世峰.关于提出问题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