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学生、家长关系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7-12-29 23:49赵路
求知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师生关系思考

赵路

摘 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实施者,教师所开展的任何活动都会辐射成一个面。教师能否起到良好作用决定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否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因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家长;和谐发展;思考

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是树叶,单一而纯粹。但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家长良好关系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个人实践经历,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关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

1.有耐心,才能走近学生

教師要耐心倾听学生心声,理解他们的思想。学生犯错时就是班主任头痛时,可是不管发生什么,教师都得耐心了解学生犯错的事件原委,耐心分析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最后再根据各自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开导学生,使其及时改正。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教师因不明事实误会或错批学生,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由此建立。

2.有爱心,才能感化学生

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厚包容的心去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大部分的学生的性格和行为都比较复杂,有的粗暴蛮横,有的内向且报复心强,有的任性不服管教等。但是,不管是哪种问题学生,根源处还是缺少一个“爱”字。而谈及“爱”字,我想从两方面分析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第一,家庭的“错爱”。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很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学生在家自然不会缺少关爱。学生想要什么家长都会帮其实现,但有关行为和言行方面的教育却粗枝大叶、听之任之。或者有的家长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对于学生的错误常以粗暴的语言或者行为对待,其实“黄金棍下出人才”的爱其实也是一种“错爱”。第二,家庭爱的缺失。家庭对学生的“错爱”和爱的缺失,对学生都是悲惨的事。而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时,必须加倍地对学生付出真心和爱心,让自己的爱温暖学生心田,滋养美好人性,使他们体会人间的真、善、美。

3.细心才能让家长放心

处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问题时,班主任只有万分心细,才能做到当事情未发生时,可防患于未然,做到有备无患;当事情发生了,可有效全面处理。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细心留意学生家庭情况的变化,细心观察学生性格、心理、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的改变,细心体察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等。

4.注重个人形象让学生,家长信服

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率先垂范作用,对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可起到良好作用。为人师良好形象的树立,会大大增进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信服和尊重。

5.教师爱钻研,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过程,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尤其是语文,它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工具,教师不能还停留于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通过内化,再付诸实践,达到增强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而如何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有几个小方法和大家分享:①保证每天早自习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10分钟,其余时间我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安排自习内容。关于背诵,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背诵任务,但关于古诗词,力求全班会背会默写,然后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计分登记,在月底期末对超额完成任务或者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②安排课前五分钟简短演讲。演讲内容和主题不限,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并对学生的表情和动作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③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随笔记。内容可以是经典诗句、文段摘抄,也可以是心情随笔、自创诗文,甚至还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手抄等。定期检查,做到每位学生每篇随笔检查到位,从多角度挖掘学生的亮点,这个过程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良好途径,教师可在更加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还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应用耐心、爱心、细心促使自己与学生、家长的和谐关系良好发展,不忘初衷,让自己愉快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 茹.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0):151-152.

[2]李 瑾.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建立和谐关系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刊),2009(8):159.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师生关系思考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