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居��
摘 要:高中历史运用专题教学,抓住贯穿古今的这条专题知识的主线,可让学生体会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主线;主题;整合教材
通过近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有专题的优势,它可以形成一条贯穿古今的专题知识的主线,抓住了这一条主干线,可让学生体会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去充分挖掘每一专题的主线,突出主题、大胆地整合教材内容,从而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在整个必修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总结、继承、批判了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又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正是“向西方学习”这一扇大门的开启,使得古老的中国迈进了现代文明的征程当中来,因此对这一专题的教学尤为重要。可把它概括为三点:一、 抓住一条主线即——“器物—制度—文化”。二、 围绕一个主题——爱国主义。三、 是大胆合理地整合教材。
一、 要牢牢抓住一条线索,也就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文化”。林则徐是地主阶级当中最早的主动去了解西方的人,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是地主阶级当中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即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对中国人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可以这样说,林、魏两人揭开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伟大序幕。之后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办了一批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军事和民用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此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但终究使中国开始走向了近代化。这是属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层次“器物”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了八九十年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而此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拯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代表就开始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二个层次“制度”即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想通过建立资本产主义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来拯救中国。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有三个派别,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政治诉求是通过维新变法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思想武器领导辛亥革命,政治诉求是推翻满清统治、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康梁的维新变法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给窃取了。而袁世凯恰恰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新代理人,中国社会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危机依旧存在。在这一背景之下产生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们认为只有在思想上彻底改造中国,只有同封建制度、封建思想作彻底的决裂,中国才有出路。于是他们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样就开始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三层次“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封建权威的猛烈批判,使得西方的各种主义思想进入了中国。在众多的主义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凭借其科学性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最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 围绕一个主题——“爱国主义”。整个专题三它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近代以来的中国是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危机是一步一步不断加深的。为拯救民族危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这当中包括了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林則徐、魏源,洋务派的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的孙中山、黄兴,具有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等。他们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或变法或革命,都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拯救民族,拯救中国。从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到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再到康梁的变法图强,再到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最后到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拯救民族危机,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说,专题三的主题是爱国主义的。历史教学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教育的功能。先教后育,而育就是育人,教就是手段,通过教使学生明白,我该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历史教学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学习接触,使学生明白,祖辈们的奋斗为的就是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使他们耳闻目染、感同身受。那么我们育人的目标也许就在这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当中完成了。
三、 大胆地对本专题教材进行整合。本专题教材里共有三节,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第二节“新文化运动”,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局限。我们仍然安排三个课时,按照“器物-制度-文化”三层次。每层次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不违背课标的前提下可以有所增加删减。第一课时“器物”,主要教学的知识点为:林则徐“睁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具体举措、产生的影响以及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进行拓展补充引导学生去探究。第二课时为“制度”,内容包括维新思想的兴起,康梁的变法运动,革命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方案的初步实现。第三课时为“文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及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与影响,正确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然有些内容可以不讲如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工读互助团的实践等知识点可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样的课时安排会更贴切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层次,与主线紧密结合。
整个专题三突出了近代先进中国人为拯救民族的危机,实现中国的富强而作出的种种努力。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同,生活的时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努力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拯救中华民族,这当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价值是相同的——爱国主义。从他们奋斗的历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