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弊端及对策

2017-12-29 21:12张立苹
求知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互联网

张立苹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生活及思想观念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对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影响,并论述了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并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德育;利处和弊端

一、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1)即时性。通过网络,许多信息会第一时间呈现在网络上,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2)互动性。互动性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交流方式的突破,大学生可以以低门槛的信息传播方式来与外界交流,而不再依托于传统的交流方式。

(3)个性化。互联网不再是大众媒体的专属平台,相反,人们的个性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凸显。

(4)社群化。由于互联网具有互动性,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个浩瀚的网络中进行交流,各种各样兴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社会化群体。

(5)全球化。无论你身在何处,互联网都能把你与世界的每个角落相连, 让你可以了解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的动态。

二、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影响

(1)部分学生成为了“网虫”。网络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因为其提供新颖和奇异的东西,而使许多大学生痴迷于此。对于一些好奇心重,喜欢玩新奇的东西以及自主意识强、控制力不够的大学生来说,最容易深陷网络的泥潭。比如,有的學生沉迷于智能竞技,比如“王者荣耀”,有的学生谈起了网络恋情,甚至有的学生浏览黄色信息等。

(2)网络借贷危机凸显,使得学生深受其害。“校园网贷”就是最具代表性事例。现今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需求,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利用网络进行夸张宣传,正好满足了这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网络从这些公司贷款,最后因支付能力不足而欠下高额债务,最终导致自杀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这使教育者和家长对网络贷款深恶痛绝,给高校的德育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3)网络大学生文化的渗透。随着网络的全球化,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化向着大学生扑面而来,大学生们的意识形态也在面临着冲击。网络中的数字、图像、声音等掺杂着各种好的坏的文化让学生一时难易分辨,使一些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大学在对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带来了重重困难,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直接顶撞老师,反抗目前的教育体系。

(4)虚拟网络社交,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违反社会。互联网交往对每个人来说是自由平等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此交往过程中,把一些不好的信息带到了交流中,牢骚、抱怨不断,导致疏远了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还敌视社会,给学校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1)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理论创新及方法论的研究。第一,高校利用校园网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以此激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应对互联网信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影响。

(2)高校应该重点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做一名文明上网人员。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3)大学应加强校园网站的管理,加强网络管理创新。第一,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管理队伍,要对大学生心理,尤其是网络心理要把控好。第二,完善有关校园网络制度,出台一套适合校园管理的网络规章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违者必究,切实保护好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引导大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针对于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教育带来的挑战,以及高校如何应对,进行了粗浅研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建勇,贾德民.互联网与高校德育创新工程的研究[J].问题探讨,2008(1).

[2]陈青松.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J].探索与争鸣,2007(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互联网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话语权探索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校德育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