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磊
摘 要:文章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类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开发整合隐性教育资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等相应的优化策略,培养艺术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隐性教育;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
1.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把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实践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品德教育因素,采用渗透的、间接的、迂回的方式開展教育。
现代艺术类大学生处于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背景下,接受新鲜事物影响较多,思想较为活跃,个性张扬,他们对社会认识较感性,更多的是从表象当中去感知,喜欢用直观、 具象的方式进行反应和表达。隐性教育的效果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明显,加上教育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对其认识不够深入,教育者更热衷于采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边缘化的状况。
2.隐性教育资源整合不足
教育资源的挖掘开发是推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其隐藏性,不易被发现。一方面,校内隐性教育资源挖掘开发不足。部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疏于专业课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忽视了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中蕴含的隐性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校外隐性教育资源挖掘开发不足。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深入调研理解较少,难以深入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3.教育成果与社会衔接不够紧密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大都在高校进行,但是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思想教育效果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三者的衔接效果并不理想。艺术类大学生经常接触中西方艺术思潮和教育理念,难免会受到西方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的影响,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一旦与自身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相符,其价值取向就极易产生动摇。同时,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家庭环境较为优越,成长环境比较良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时,容易产生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这些给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艺术类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开展刻不容缓。高校应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发艺术类大学生自主性,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1.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
大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艺术类学生十分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知能力较弱,加上“90 后”艺术生们面临着西方思想艺术文化的冲击,往往促使他们追求短期艺术功利,这便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树立科学合理的隐性教育理念,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隐性教育的理论研究,认识其特点,探索其发展规律,权衡其利弊,深入认识和理解隐性教育。其次,坚持以学生为本。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会强化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师要避免传统的理论说教,隐性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成才。最后,教育内容的设置要源于大学生生活,从实际出发,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合理需要,使其在体验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2.合理开发整合隐性教育资源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方式具有潜隐性、渗透性等特点,教育者容易忽视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因此需要开发整合其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实效性。
首先,教育者要立德树人。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地学习和业务培训,更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才能够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开发整合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艺术类课程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 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还是艺术科学,教育者都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常规教育课程相糅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再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人文关怀。高校校园文化正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物质文化的隐性教育资源,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时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作优势,将校园文化活动与艺术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习惯的养成。
最后,开发整合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二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方面,校园实践活动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这类活动需要切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兴趣点,并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激发灵感创作的艺术平台,如环保设计比赛、爱国涂鸦设计比赛、“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另一方面,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有效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熏陶与教育。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感化、激励受教育者时,要加深自身的理论研究和理论价值研究,强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自信,及时处理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更好地对学生人生智慧进行启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根据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目的。
三、总结
当前我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实践探索,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以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促使其成为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 蕊.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战略新思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