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17-12-29 03:05:30长寿区渡舟街道办事处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讲堂农家书屋

□文/长寿区渡舟街道办事处 陈 菲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长寿区渡舟街道办事处 陈 菲

随着长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加大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存在总量少、档次低、发展滞后的现象,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具体表现在: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数量较少。图书馆、纪念馆、电影院、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数量较少,人均拥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数量明显偏低,导致市民的文化生活相当单调。

二是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齐备,甚至被占用或搁置。“农家书屋”设备简陋,活动中心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有的把体育场所用来堆放谷物和草垛,有的把上级赠送的体育器材严重损坏,无人管理。

三是基层文化队伍薄弱。专业人员缺乏,文化偏低,业务不强,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整个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不能起到引领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资金投入,改变群众生活方式

农村受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消息闭塞,人们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耕种、看电视、打麻将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有些落后地区甚至连电视也搜索不到几个频道。因此,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资金投入,将成为改变群众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广播资源,定时选择健康内容播放,让广大群众了解时事,增长见识。

充分利用电视的宽带系统,让群众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看到喜欢的电视节目,与此同时收获知识,受到教益。

加大对农村网络的投入,提高农村网络的覆盖率,让广大村民也能在网络环境下查看新闻,查阅资料,了解国际国内最新动态,获得新知,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图摄影者/何安庆

二、多措并举,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一)与时俱进,提升“农家书屋”现代化水平

1.丰富书籍内容

管理者对图书进行精挑细选,把专家意见和农民需求结合起来,把图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把生产劳动需要和生活消遣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为农民选取看得懂、用得上的书,保证供需对路。“农家书屋”建设也要服务于农村孩子的成长,配置一些适合农村孩子们的儿童读物、音像制品,吸引他们来学知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2.创新阅读形式

增设数字图书、电子书等,让群众在电脑上、手机上也能读到好书,在休息之余也能学习,从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3.更新管理模式

一是推行图书借阅“一卡通”,实现全区农家书屋图书的“通借通还”,整合图书资源。二是城乡结对。动员企业、学校、党政机关和相对应的“农家书屋”挂钩,采用一对一、对口共建的办法,建立长效机制。三是规范管理使用。统一制定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制作农家书屋标牌标识,印制目录索引簿、外借记录簿、财产登记簿等,专项培训管理人员,使农家书屋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

4.开展主题活动

把“农家书屋”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主阵地,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青少年读书活动、科技图书阅读活动、环保主题阅读活动、“大手牵小手”亲子共读演讲比赛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等等,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农家书屋,群众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二)开设并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平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1.以运动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健身娱乐场所为平台,强身健体,促进交流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条永不褪色的真理。各街道、村镇应该积极修建运动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健身娱乐场所,并以此为平台,锻炼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各类人群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增进彼此的感情。

2.以“文化讲堂”“ 道德讲堂”等为阵地,提升群众文化道德素养

摄影/晏春明

“文化讲堂”和“道德讲堂”是广大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文化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利用文化讲堂弘扬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探究民俗文化等,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利用道德讲堂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创新宣讲模式,机关干部与模范代表讲课相结合,请人授课与文娱宣传相结合,着力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给予广大群众明确的行动指南,提升群众道德素养。

3.以高素质的文化服务队伍为引领,提升群众艺术涵养

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基层文艺人才的政策理论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提高他们的实际组织策划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表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高素质的文化服务队伍,如:太极拳表演队、乐器队、腰鼓队、体操队、舞蹈队、合唱队等专业的文化服务队伍,并让他们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文艺事业,在艺术的熏陶与感染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涵养。

4.以 “百姓舞台”为抓手,展现群众自我风采

搭建“百姓舞台”,让广大群众在重大节日、生日等各种庆典活动中自娱自乐,展现自我风采,活出生命特色,增强自信。

5.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契机,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资源,是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因此,各街道、村镇应该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资源,通过发掘地方特色资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它时代内涵,使区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枝繁叶茂,从而打造出地域文化品牌。我们可以利用地方特产,如:沙田柚、夏橙、薄脆等打造地域物产文化;可以利用地方特色花卉,如:菊花、郁金香、梨花、油菜花等打造地域花卉文化;还可以利用地方特定的节日习俗,如:划龙舟、挂菖蒲等打造地域民俗文化。

三、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

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作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的监督,防止文化基础设施被挤占、挪用;积极鼓励和吸收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内部和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对各种文化平台的搭建,强化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定能改变群众单一的生活方式,从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让他们逐步成长为有文化内涵的人。◇

摄影/何安庆

猜你喜欢
讲堂农家书屋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22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14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6
农家笑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6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26
新闻小讲堂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30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学生天地(2020年33期)2020-06-09 03:00:20
春回农家
梦幻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