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发展历程及其反叛性思考

2017-12-28 20:54谭倩媛
艺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缺失

谭倩媛

〔摘 要〕从1986年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一炮而红算起,中国摇滚乐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中国的摇滚乐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尽管从萌芽初期就经历了重重困难,也经历了其辉煌的黄金时代,艰难却持续地走到了如今。本文在分析参考了前人的对摇滚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崔健为例,着重阐述了摇滚乐的反叛性,摇滚乐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在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 摇滚乐 反叛性 缺失

一、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内地的原创音乐处于一个萌芽时期。当时国内的音乐环境是把音乐依然看作教化的一种手段,官方极力维护一片纯之又纯的、未受“污染”的音乐“净土”。大批港台和海外流行歌曲磁带通过各种走私途径从东南沿海地区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邓丽君、刘文正的歌曲跨海而来,短短几年即席卷大陆,由于人们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声音,马上得到年轻人的喜欢。

相对于从港台地区传来的流行歌曲,摇滚乐则是从海外传过来。自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驻外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将西方的摇滚乐带入中国市场,住在北京的群众是第一批接触到的。从陆凌涛等人编写的一书《呐喊为了中国曾经的摇滚》中得知,在中国,大多数人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触到西方摇滚乐的。这个时期他们接受的摇滚乐大多还是西方摇滚乐的早期作品,像“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和“甲壳虫”乐队等西方摇滚乐人的经典作品。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自由和解放。在这个时候,崔健的《一无所有》应运而生。和所有通俗音乐的产生一样,摇滚乐在中国的产生,立刻引来社会各界更加严厉的攻击。首先表现在对崔健及其作品的批判上。中国摇滚乐在萌芽时期就受到了社会与舆论的双重压力。

中国摇滚乐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超时代的,摇滚乐在主题与风格上与当时的时代是格格不入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应运而生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批判性的歌曲和歌手。在1986年5月9日、19日“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上,崔健唱出的《一无所有》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诞生。除此之外,王迪、孙国庆、田震、王兰、王虹等在这场音乐会上都奉献了精彩的演出,他们共同见证和体现出了中国摇滚乐诞生时初有的面貌。

应该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他们当时表现出音乐中奇怪和独特的一面,不是作为流行音乐,而主要代表了早期中国摇滚乐的那种气质,这种气质源于对欧美大众型摇滚乐的改编。1994年12月17日,被称为“魔岩三杰”的窦唯、张楚、何勇与嘉宾“唐朝”乐队,参加了在香港红磡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这场盛大的演唱会的受众者是一群受到新兴文化冲击的香港群众,与此同时,这场演唱会也获取到了极大的成功。在崔健的背后,是中国摇滚“新生代”的崛起。一时间,大批新乐队成立,他们全力创作作品、开拓空间、意图走出崔健巨大影响

这个时期,中国摇滚乐内部正在进行一场革命,其告别了过去单一的宏大叙事,走向风格多元化。国外摇滚乐的多元化曲风深深影响着国内的摇滚乐发展,从重金属到硬摇滚,从朋克到轻柔摇滚,从民谣摇滚到雷鬼,再到现如今的“迷幻”,到“新金属”和“工业噪音”。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另类,或者说是一种时尚的标识,而早已忘记摇滚乐的核心精神和它本身的藝术性。早一批的摇滚乐的鼻祖现如今并没有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当中,甚至有大批音乐人已到了没落的时期,而窦唯那批领袖人物现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口中的不修边幅的中年男子了。

现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屡出不鲜,其中评委也出现了摇滚乐早期的领军人物,当然,他一直致力于将摇滚乐推广向更广阔的舞台上,但单单从节目结果来说,并不尽如人意,主流音乐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听众对于摇滚乐的接受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于此可得知,现如今摇滚乐的发展不仅面临着音乐本身精神的缺失,还面临着大众的传播与接受度的挑战。

二、崔健——从“启蒙”到“个人体验”

用美学家高尔泰先生的话说,“中国需要摇滚乐的原因既不是丰富艺术、解放思维,也不是促进商业,而是——启蒙。”

《一无所有》歌词当中传递出的巨大能量,渐渐地将崔健塑造成一个反叛者的形象。崔健的摇滚乐带有深厚的中国色彩。从音乐上来说,崔健使摇滚乐本土化,其音乐中使用五声音阶《假行僧》,使用民族乐器古筝、唢呐,从社会影响上看,以崔健为代表的中国摇滚乐从诞生开始便参与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洗礼。

进入了21世纪年代,意识形态淡化,商业支配一切。商业化浪潮和世俗化浪潮滚滚而来,许多美丽的理想与终极信仰烟消云散,被侵蚀的传统精神支柱面临坍的危险,崔健的同代人已变得稳重、实际和世故了。年轻一代保持着自己的性格和傲气,对当初那个“红色年代”也是普遍缺乏了解,相对来说,他们眼里更多的是当代的“成功人士”,因此他们对于崔健的后意识形态表示不理解,甚至不赞同。

崔健的个人转变是从第三张专辑《红旗下的蛋》开始,在这张专辑中,个人少了徘徊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不能自拔的矛盾和痛苦,多了轻松的调侃,无奈的抱怨,安于现状。多种迹象显示出崔健正在推开承载在自己身上的启蒙责任,己经放弃了对理想的呐喊与执着追求。《红旗下的蛋》是“崔健时期”与“后崔健时期”的转折,其后崔健越走越远了。在一片倒戈声中,我们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崔健是超前的,他的歌曲从来都不是“言之无物”的。作为中国的摇滚乐“教父”,崔健的转向在中国摇滚乐人中是最有代表性的。

三、摇滚乐反叛性缺失的原因

摇滚乐的精神内核是“反叛”,缺乏批判精神的摇滚乐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摇滚乐,简言之,摇滚乐的反叛性就是一种不妥协、直面现实的自由与批判精神。这种反叛是广泛意义上的,用它歌词的利刃,书写对时代和社会的感受,其反抗传统束缚、反抗政治强权、反抗文化专制而崇尚和平、自由、团结在商业的齿轮下,它又反对文化垃圾、反对媚俗,呼吁平等。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当中,摇滚乐的自由与批判精神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促使社会朝着进步与公正的方向前进。

当前,中国摇滚乐面临的问题是反叛对象的丢失,这里并不是说没有可反抗的靶子,而是说原来所反抗的对象不见了,反抗之路出现了新的困难。当中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域,诸多的摇滚乐人一时还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提不出问题来。

其实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存在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清楚本质的,而摇滚乐需要去做的就是将本质的东西挖掘出来,再以音乐的形式去影响别人,去启发别人。

但是“太平盛世无力作,时代不幸诗家幸”,现如今中国的摇滚乐正经历着一个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膨胀的时代,这种环境产生了“新的顺从主义”的“幸福意识”。人们在纠结当代社会问题的时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失去了抗争,批判的精神。

中国摇滚乐人边缘的状态使其在面临商业文化的冲击之后,一部分人自觉地走向“招安”。“零点”乐队在“黑豹”之后引起了乐队音乐的热潮,由于其成功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此后,摇滚乐人郑钧、汪峰、许巍和“轮回”乐队放弃了摇滚的批判精神,走向了所谓的流行音乐,为争取更多的听众,歌曲内容也多变成了单一爱情的题材。

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也有过落寞甚至迷失自我的时期,但是中国的摇滚乐一直在向前进步着,无论是说初步登上电视主流媒体,还是从各大音乐节的蓬勃发展来看,抛开得到的结果不谈,这些实践引起了广大媒体以及听众的热烈讨论,让更多的人听到了摇滚乐的声音。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关于摇滚音乐人的生存发展,以及摇滚乐的内部精神核心,以及如何在巨大商业化的冲击下保持健康发展都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健伟.《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中国摇滚备忘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石首.《对摇滚的傲慢和偏见》.《中国青年研究》.1995 年第4期.

[3]李皖.《野生文化》. 北京三联书店.2003.

[4]吴虹飞.《大众和个人想象》.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5]屠金梅.《“想说爱你不容易——中国摇滚乐的商业出路”》.《艺术评论》.2008年第4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缺失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
当下我国医患诚信危机的现状和成因
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和缺失因素研究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浅谈高校资助工作映射出的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
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缺失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