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华》救灾宣传研究

2017-12-28 00:45夏宏
卷宗 2017年34期
关键词:红色中华中央苏区

摘 要:《红色中华》作为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和中国共产党的“喉舌”,对中央苏区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包括对中央苏区救灾宣传的积极推动。《红色中华》对国民党瞒报灾荒给予了无情的揭露,拯救了无数灾黎。《红色中华》还身体力行地报道捐赠事迹,弘扬仁风善行;宣传防灾救灾措施,既防患于未然,又“对症下药”。

关键词:《红色中华》;中央苏区;救灾宣传

《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后改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该刊设有社论、要闻、专电、时评和关于红色区域建设、工农通讯以及红色小词典、工农民主法庭、突击队等小专栏。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出根据地后一度停刊。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于11月25日在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29日,改为《新中华报》。《红色中华》紧密联系实际,积极进行救灾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救灾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1 让灾情大白于天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火纷飞、灾害频仍,但当灾难发生时,国民党当局却隐瞒灾情,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顾。《红色中华》刚创办不久就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了揭露灾情,号召广大有情有义之士进行援助的责任。据统计,《红色中华》从1931年创刊至1934年10月停刊,刊登有关灾荒的文章共计47篇,其中灾情报道32篇,防疫方法7篇。

《红色中华》通过报道将全国各地的灾情大白于天下,不仅使数百万灾黎获得了求生机会,而且使国民党军阀的丑恶嘴脸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例如:1933年9月26日至10月6日《红色中华》占用大幅版面连续刊登了4篇题为《黄河大水泛滥五省记》的文章,连续报道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的灾情。据文章记载,此次黄河泛滥“淹没了陕西、山西以后又波及了三四千里,吞没了几百万家房屋,淹毙了几千万人口,把失业、饥饿送给了每一个灾民、平民。”对于严重的灾情国民党却置若罔闻,没有给予及时的救助,使灾情恶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红色中华》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1934年7月至10月 再次撰文数篇,以《国民党血腥统治下的灾荒》为题,将国统区的灾情公之于众,对国民党的不救助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 批恶扬善,发扬正义

《红色中华》不仅将全国各地的灾情公之于众,而且发文表扬为帮助灾民度过困难出财出力的仁人志士,同时批判国民党政府的胡作非为。例如1933年12月2日《红色中华》刊登的《赣县热烈募捐》一文夸赞了赣县大都区石枫乡的刘绪争同志和大都乡的谢陈金同志积极捐款的行为,肯定了他们的榜样模范作用。文中这样说:“以上两位同志一带头,群众即纷纷然你五元我六元一口气就募到大洋六十四元多,这真是赣县募捐的空前规模者,值得我们大家钦佩与赞扬啊!”1934年7月5日登报批判国民党宣传迷信活动——念经求雨,7月份南京持续无雨,国名党官僚便在雨花台、鸡鸣寺、清凉山、陵园等地请道士念经求雨,并向民众募捐打醮。《红色中华》将国民党这些愚弄老百姓的行为广而告之,激起了民众对国民党的痛恨之情。

3 不遗余力宣传救灾措施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不只是单纯的揭露灾情,更主要的是要解决问题,帮助灾民尽快走出灾荒。中国共产党利用党报《红色中华》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措施,使老百姓在面对灾情时不至于慌了阵脚。《红色中华》主要宣传的措施有以下两种:

第一、宣传生产救灾办法

首先是鼓励开展春耕运动,垦荒种田发展苏区经济。《红色中华》总编辑王观澜更是亲笔撰文《具体实现春耕运动的战斗任务》和《春耕的检查与夏耕的任务》宣传开展春耕运动。通过表彰春耕模范乡和春耕运动的光荣例子,激励广大农民朋友积极投身到春耕运动中去。其次是宣传种植经验,减少农民损失。例如1934年年初刊登的《学习公略县植棉经验》和《植棉选种法》就是为了宣传一些种植经验,减少农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积极号召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及增植树木、保护山林。

第二、号召开展卫生运动,预防疫病小常识

中央苏区所在区域多是落后偏僻的地区,生活环境艰苦,普遍存在不讲卫生、迷信等不良习惯。加之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与封锁,造成苏区缺医少药,使得传染性疾病易产生流行,对苏区军民生命健康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影响着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党和苏维埃政府对卫生防疫的宣传极为重视, 把卫生防疫宣传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在中央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 指导苏区卫生防疫宣传工作。《红色中华》密切联系实际, 担负起向苏区军民进行卫生防疫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1932年初,针对富田一带的鼠疫和闽西地区的天花,《红色中华》头版刊登了中央临时政府副主席项英撰写的《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从对开展卫生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论述到如何开展卫生运动。并颁布了临时中央政府防疫的卫生运动具体办法。1932 年2 月 10 日,《红色中华》又发表了《我们怎样来预防瘟疫》文章, 具体介绍了预防瘟疫的办法。1934年6月12日又用大量版面介绍了预防痢疾和疟疾的方法。另外,《红色中华》还经常刊登一些防疫小贴士,比如说如何预防天花和流行性脑膜炎。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中华》连续不断地进行卫生防疫宣传,促使各地纷纷设立公共卫生机构,而且成立了众多的卫生行政组织,宣传的各种预防疫病传染小贴士,使苏区民众对天花、痢疾、脑膜炎以及各种瘟疫疾病有了明确的认知,疫苗注射人数不断增加,也帮助大家逐渐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使中央苏区的公共卫生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红色中华》的救灾宣传为中央苏区救灾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红色中华》能够利用自己的“喉舌”作用,不仅使灾情得到了迅速传播,而且使灾民学会了诸多救灾措施,帮助灾民度过了灾荒。救灾的成功,不仅帮助根据地度过了经济危机,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使中国共产党在救灾中通过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帮助群众,赢得了民心,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望,使得根据地势力在这些地区扎下了深深的根基,為日后的革命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夏宏(1992-),女,山西忻州,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色中华中央苏区
“点石成金”——中央苏区新闻出版的物资困窘及其应对
想着政权哪里来 记得前人为初心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红色中华》革命话语内容及建构途径(1931—1934)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与革命: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