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兆晶
摘 要:本文基于对安徽理工大学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寻找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最终提出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建议。研究表明:我校青年教师身体健康状态较好,但存在着很多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同时,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了解甚少。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提升我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四点建议即理性认识自我,学会自我情绪管理;构建温馨家庭氛围,形成关爱支撑;加快心理健康体系构建,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加强社会制度保障,切实提升教师地位。
关键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度工会教代会工作研究课题,课程名称为:教师心理状况及教师心理咨询运行机制研究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压力也随之增大,长期压力积压导致部分教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本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对学生、学校和社会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3]。高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德才兼备,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确保其更好的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教师个人发展和高校教书办学水平的基本保障。本次研究随机抽取部分我校一线青年教师,对其心理健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我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1 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一) 调查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校108位一线青年教师填写调查问卷,被调查性别分布:男性教师68名,女性教师40名;年龄分布:25-35岁64名,36-45岁44名;有无子女分布:有子女68名,无子女40名;职称分布:副教授48名,讲师32名,助教28名。
(二)调查工具
参考孙洪策[4]论文中的高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结合我校情况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符合我校校情的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2 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问卷中的所有单选题均采取比例计算方法,多选题则采用统计人次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次问卷主要收集的年龄为45周岁以下,职称为副教授以下我校青年教师样本。从问卷分析可以看出,我校青年教师整体身体健康水平较好,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也保持的较为良好。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成果。青年教师不仅存在工作环境、工作岗位以及考核、评比等压力,同时,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压力,特别是经济负担和子女教育问题突显。多重压力致使一半以上教师生活中出现疲倦、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和情绪易波动,容易烦恼、激动等情况。在如此压力下,七成以上仍然选择喜爱教师这份职业并且非常愿意与人沟通,但是当教师自己出现心理不适,六成人选择了自我调试,仅部分愿意和同事倾诉,而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人占比为零。问卷中问题12调查结果反馈同11和13相吻合,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有一点了解,但是面对压力过程中,96.3%的人没有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并且希望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高校心理健康。
3 提升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高校教师肩负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压力,良好的心理状况是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不仅影响着教师本人的发展,更对学生人生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我校青年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一般,咨询知识十分匮乏。为了保证我校青年教师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必须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综合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理性认识自我,学会自我情绪管理。高校教师面临教学、科研和晋升等多重压力,作为教师个体积极应对压力,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评价,学会自我悦纳,认同自我角色定位,避免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是良好身心健康的基础。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二、构建温馨家庭氛围,形成关爱支撑。家庭是每个人的避风港,高校教师在面临压力过程中,家庭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心。家人要留心观察教师的情绪,关心他们的工作动态,了解他们的压力与困扰,让教师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和家庭的关怀,在家庭中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加快心理健康体系构建,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我校青年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甚少并且咨询率为零。学校层面应该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训练,为缓解教师心理冲突,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保障。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列为重点训练对象,促使心理健康培训常态化,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他们积极应对心理困扰的基本技能。定期依托QQ,微信等平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四、加强社会制度保障,切实提升教师地位。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负担,社会需要切实通过改善教师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减轻高校教师经济负担。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尊重他们的社会劳动,保障其合法权益,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援助机制,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自豪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思莉.基于蚌埠高校的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5,4(2):18-24
2.陈楠,晓松等. 基于SCL- 90 的中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系统评价研究[J].卫生研究,2014,43(6):990-996
3.朱新秤,卓义周.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56-61
4.孙洪策.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M].渤海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