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分类思维方法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分类,可以不断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建立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观点,然后从开展分类教学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自主分类综合把握知识、通过分类概括让知识融会贯通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教学中如何如何通过分类,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
关键词:分类;构建;知识体系
分类就是选取适当的标准,根据认知对象的属性,不重复、不遗漏地将认知对象划分为若干类,分别进行探讨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抽象思维方法。
分类思维方法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分类,可以不断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建立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各学习阶段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特点,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让学生通过分类,不断领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提升他们的分类能力。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学会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把握;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分类的方法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
分类是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教会学生分类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 开展分类教学,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
分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分类可以使大量繁杂的材料系统化、条理化,可以使知识之间建立起立体的从属关系。这样,既便于存入和提取资料,为学生分门别类、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又便于学生利用分类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进而探讨各类事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为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线索。
其次,由于科学分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因而可以根据系统的特性,推出某些未被发现的事物的性质,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普遍喜欢记忆规律性强的东西。许多知识本身看起来并不是很有规律,但经过分类,就能将其规律性显现出来。通过将知识分类,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他们对知识记忆的效果。
教材的价值不在于给人提供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创造“起点”。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大力挖掘教材的隐含功能,以分类的手法重组教学材料,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既可以让学生學得快、记得牢,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2 让学生自主分类,综合把握知识
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依据,概括、总结出相关的概念。要通过合理猜测、独立思考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明确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对知识形成全面的把握。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让学生自主分类前,教师要提供与学生经验密切相关的具体材料,如实物、图片及学生生活中的实例等,使学生得到丰富的信息。信息是思维的原料,原料越丰富,思维加工就越容易有效地进行。
当学生们获得大量的信息后,接下来教师就该指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思维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首先要指导学生分析事物,即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进行分解,再一一加以考察。考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各种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把相同的归为一类,在归纳的基础上抽取本质属性加以概括,形成科学概念,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分类,学生就能清晰认识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内涵与外延,实现对知识的综合把握。
3 通过分类概括,让知识融会贯通
分类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的概念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分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和本质属性。这对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大有益处。
科学的认识活动总是从认识个别事物开始,进而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分类正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事例到一般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分类的结果,既可使知识系统化,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类思维方法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思想方法,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会一直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可以不断加深对事物的了解,明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用分类的思维方法,适时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琐碎的知识点只有经过分类后,才便于系统完整地理解,否则就很容易混淆。
学生恰当地运用分类的思维方法,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理清错综复杂的知识点,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从而增强思维的条理性,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郭立峰.信息化与军校的历史使命·光明日报,2009-5-25
作者简介
丁邦平(1978-),男,汉,山东青岛,火箭军士官学校,学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军事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