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翠
[摘要]目的:对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6)及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康复护理可起到辅助性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康复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系统性炎性疾病,会持續侵害关节滑膜,造成关节滑膜过度增殖。受炎症长期影响会让软骨、韧带等结构受到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了长期、持续性治疗外,还需要采取一定护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进行适当地功能锻炼,促使其关节功能恢复。我院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了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ACR(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已经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脏等器官严重病变者;晚期关节严重畸形者;严重精神障碍者。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23至70岁,平均年龄为(42.3±5.1)岁,病程为1至6年,平均病程为(1.7±0.4)年;研究组中25例,女21例,年龄为22至71岁,平均年龄为(43.2±5.3)岁,病程为1至5年,平均病程为(1.5±0.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如下:结合患者实际身体状况,设定出合理的康复目标,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锻炼计划。给予患者充分时间完成规定动作,多给予指导,少进行辅助,让患者尽量独立完成锻炼。保持运动适量,初期每次锻炼时间为10-15min,1次/d。随着患者关节功能的逐渐恢复,可适当提升运动量,每次30-60min,2次,d。一旦患者出现疲劳感,嘱咐其停止运动。协助患者对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按摩。若受累关节不能充分运动时,可进行被动牵引或运动,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另外,要加强患者营养管理。对患者健康情况做出有效评估,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饮食主要以高营养价值、易消化、易吸收食物为主,以增强患者骨质强度,并提升患者免疫力。
1.3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至Ⅰ级,日常生活、工作活动正常无碍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超过70%,关节功能恢复至Ⅱ级,可进行基本的日常工作及劳动;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超过50%,关节功能恢复恢复至Ⅲ级,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劳动能力及工作能力恢复;无效: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无法自理,无法进行职业或非职业活动。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都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关节疼痛、变形,容易致残,会让患者失去正常生活自理、职业工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一定精神压力,其身体与心理会受到双重压迫。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及骨已经受到破坏,存在关节功能异常或关节畸形等情况。除了正常治疗外,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引导患者进行功能性恢复锻炼,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通过康复护理,能够对患者恢复锻炼进行有效干预。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计划,督促其坚持锻炼,逐步改善其关节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避免致残。干预期间,通过营养管理,协助患者调节饮食,保持正常营养摄入,有利于其病情恢复。
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可起到辅助性治疗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