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梁利利
【摘要】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出发,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现状,分析探讨了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并强调了其重要性,它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 情境 应用策略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强调学习者的能力,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现在的教学应转变思想,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听力和交流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大学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们所说的所谓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的是对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的传授,相对忽视对具体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把重心放在知识的传输方面,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在老师所说所写上,课堂活动主要是简单的进行听讲、记笔记这样的学习过程,较少会主动发言,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口语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有很大的不足和如今的教学目标格格不入。现就这一大学英语课堂现状态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1.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和大学生现实生活学习情境的融合。部分大学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注重的是教材内容,所授课文和主题好像发生在另外的领域和时空,是以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去分析文章、段落,讲解短语、词汇,这样的传授会让学生觉得所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脱节,从而无法在现实情境中实际应用。课堂上接触的内容只是书本上的,没有任何生活上的启示,脱离了课堂就没有应用的机会。
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如果不能贴近师生生活情境,往往趋于形式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往有时候趋于形式化。如每次的例行问候,简单的就所学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等。受上课时间的限制,学生数量的影响,即使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不佳,再加上老师不能做到对各个学生的兼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流互动内容不贴近实际生活情境,这一教学环节往往只流于形式,最终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没有得到很好的疏通。许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忽视了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作用。授课过程中置身事外,过于的单调缺少变化和起伏。没有带入恰当的情绪就不能和学生进行情感和情绪的有效交流。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缺失的原因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多重能力的要求。大学英语大纲对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大量的具体要求,涉及到词汇、语法、阅读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翻译的能力等方面的详细细致的要求。
2.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还是倾向于传统模式,教学改革动力不足。这部分主要涉及到教师的主观认识和能动性,有一部分教师把授课还是看作一种知识的获取,在课堂上讲的多,相应的有效的互动环节就会减弱。
3.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师生不良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到课堂活动的展开。进入大学,学生脱离了以往的生活环境,脱离了父母的呵护,这时其独立感和自我意思明显增强,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和老师比较疏离,不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被动的交流往往流于形式。情感是交流的纽带,交流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情感满足;而情感的淡漠,在课堂上会表现为交流的缺失,疏离
三、情境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大纲要求,尽可能充分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情境相结合。我们的教学当然要符合大纲的各项要求,但教师要做到将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入到学习者的生活生命中。在教学活动中以教材作为师生活动媒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话语主体,教师充分吃透教材,发觉教材内容和师生现实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学习中的情境应来自学生的世界,这样的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2.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多方面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教学更多的辅助手段,在情境构筑时,多媒体技术能够弥补在创设语言环境方面的不足。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应用,必然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的视频,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人印象深刻。
3.注重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强调情境中的文化因素,不仅仅局限于目标语言。语言是文化的构成部分和载体。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赋予语言的不同含义。所以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把自身的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对比,也就是不能单纯谈语言,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两方面都不能忽视。有关文化的教学设计往往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相联系,可以联系自身情况即中国文化,并由此引出英语使用者国家文化的异同,在这样的情境中思考学习他国语言和文化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总结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绝对权威的这一模式和当今社会强调人文关怀的主基调背道而驰,我们应该建立的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的生活学习共同体。科学化的情境教学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仔细甄别筛选情境,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把语言的习得和他们的生活相融合,这样才会设身处地了解和享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展了视野,远离枯燥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