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加强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监督管理要抓好对人的管理,对制度执行的监管和业务流程过程中的权力监督制衡。
【关键词】国有企业 物资采购监督 廉洁风险
由于物资采购牵涉面广、权利与责任高度交織、多种技术经济因素交互作用,对物资采购的监督难度很大。尤其是对国企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必须立足于制度建设,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事前、事中监督胜于事后监督,物资采购监督由他律走向自律。
一、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
物资采购过程是由企业采购部门、用户单位和供应商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强化物资采购监督管理重要是要减少自由裁量权,加强对重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管。
(1)采购计划的制定。编制采购计划必须按照生产需求编制,采购部门可能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超出实际的物资需求和未完全做到物料平衡,也存在着将一些实际并不需要的物品纳入采购计划,以谋求部门或个人的私利。所以,在监督采购计划时,应该把生产需求、采购质量、采购数量和采购方式作为监督的“核心点”。
(2)供应商的选择。市场中同一产品的供应商林林总总,实力和资质良莠不齐,采购部门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并可能成为牟取私利的空间,由谁来决定供应商的选择等问题是监督的“突出点”。
(3)采购价格的确定。物资采购价格是物资采购的首要因素,价格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质量等级、功能、技术配置、交货条件等因素,使同一种产品具有不同的采购价格。什么样的性价比对企业最有利是监督的“关键点”。
(4)物资质量的验收。产品订货时的质量标准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实际到货的物资数量与质量是否存在短缺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这需要验收人员把关。验收人员责任心和质量标准的把握成为监督的“控制点”。
(5)货款结算。采购合同签订并开始执行后,采购货款何时支付、支付金额大小、以何种方式支付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货款结算的科学合理决策和有效执行是监督的“侧重点”。
二、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重点人员
物资采购涉及采购、验收、使用、财务和领导干部。人是采购行为的主体,物资采购过程是否规范,采购物资性价比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采购行为主体的管理和业务行为监管。
(1)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对采购人员要把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将有较高职业操守、忠于企业的人员选拔到采购岗位,要对采购业务人员日常业务操作行为进行监管,要加强对采购人员业务培训和定期考核,确保采购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从管理上加强对物资采购决策者的监督。要实行领导干部回避制度,禁止领导干部和非物资采购部门人员参与物资采购工作,对重要物资实行集体决策,不能一个部门一个人一竿子插到底。要建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将物资采购中的敏感问题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细则中,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管理部门履职尽责的运行体制。
(3)从机制上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教育。要注重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法律法制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忠于企业、干净做事的物资采购队伍。
三、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核心制度
(1)招标采购制度。采购者对需要采购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通过一套严格的组织程序,让投标者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竞争,从而实现采购的最优化。招标采购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的规范性、厂家的竞争性。招标过程中,成立由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机构,保证公开、公正、公平,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防止暗箱操作。
(2)集中采购制度。分散采购是大量滋生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体制性原因,集中采购是堵塞采购过程中各种漏洞的重要体制保证,它不仅可以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而且可以实施专业化采购、规范化管理,减少效益流失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物资采购的监督检查制度。在规范物资采购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也应加强外部的监督机制。建立对重大物资采购业务定期开展效能监察制度,通过检查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采购渠道选择、价格确定、质检验收、货款支付等重点环节执行规章制度情况,预防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4)有限授权和信息共享制度。对物资采购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采购决策的权力公开化、流程化、分散化,建立有限授权制度和决策信息共享制度,这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采购管理人员的有效保护措施。
四、物资采购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监督部门的职责就是发挥好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防控资源配置中暗箱操作问题,督促业务部门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做到程序规范、结果合理、资料齐全。
(1)严格执行物资管理规定,防止利用职权搞以权谋私行为。一是严把采购关。将全部采购业务纳入采购策略和采购预案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固化。对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价格确定、质量控制等关键要素由人为决定变为系统控制,强化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和时效考核。二是严把价格关。开展市场研究和价格走势分析,发布主要物资市场分析报告;收集比对市场询价、历史签约价、其他企业采购价格,合理设定最高限价;定期梳理采购价格,对异常情况开展函询,有效防控价格不合理风险。三是严把质量关。强化入库物资的质量检验,加强履约跟踪评价,避免不合格物资流入生产领域。
(2)严格执行招议标管理办法,防止应招不招搞利益输送。一是严控采购方式。对非招标采购采取集中审查备案,做到应招必招、能招尽招,坚决杜绝独家采购、指定采购。二是严控招标过程规范。制定配套完善的招标管理体系,所有招标活动在物资采购电子招标平台实施,设立专业的招标室,配备录音录像及手机信号屏蔽设备,确保招标程序运行规范。三是严控招标风险。招标前下达《招标风险提示单》,及时预警风险;招标后对招标过程、合同签订及中标价格等关键环节进行评估分析,研究对策和防控措施。
(3)完善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廉洁风险有效防控。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与物资供应工作深度融合,把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放在权力运行管控和监督制衡上,保证物资采购供应工作规范健康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