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花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载体,是学生内化知识所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现实教学中有的课堂练习只是简单的模仿、低效的重复例题;有的目的不明确,浪费课堂中的宝贵时间,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导致有些学生为练习而练习,渐渐对练习失去了兴趣,以至于无法达成课堂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把课堂练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呢?
一、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可以参考教材,采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丰富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练习沉闷的状况,以实现课堂练习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用“闯关”“智慧岛”“芝麻开门”“开火车”等形式导入练习,还可以把练习的题目改编得具有人文性一些,如“小法官辨是非”“对号入座”“精挑细选”“有问题我解决”等,改变以往练习题目的命令式语气,用温和、亲切的导语,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
又如,教学《生活中的比》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①你说我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比;②创造大比拼:每人创造一个比说给同桌听;③火眼金睛:你能从下图中看出几个比。
这些练习既联系了生活,又促进了生生互动,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还丰富了他们的数学内涵。
二、把握重点,明确练习的目的性
课堂练习要目标明确,不仅要明确解决的问题,还要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要求分辨挑选出富有启发性、代表性的练习。由于一节课中留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比较少,所以课堂练习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练习中的思考、与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以及与教师的交流,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完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后,让学生判断用橡皮泥所捏成碗的体积与容积谁大、谁小,部分学生会判断碗的容积比体积大,因为橡皮泥在捏成碗之前是实心的,体积看起来较小,而捏成碗后变大了,里面的容积也就变大了。这道题的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容器的体积不是指所用材质的体积,而是整个容器从外部来看所占的空间。
三、因材施教,凸显练习的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做到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达到能够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知识。一般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带有模仿性的基础题,让学生能感性地理解知識;第二层次是提高性、变式性的习题,主要是让学生把知识转换成技能,做到学以致用;第三层次是发展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优化,做到灵活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完《有趣的测量》这节课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基础题: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0cm,宽15cm,水深10cm,放入一块铁块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到12cm,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变式题:把一块棱长为8分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铸成长为1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体,锻铸成的钢坯的高是多少分米?
发展题:把一块体积为600立方厘米的石块,完全浸没在长为15厘米、宽为10厘米、高为12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原来容器中的水面高度为7厘米,现在水面高度为多少厘米?
通过上述三个由浅入深的练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中有不同的发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学生的智力达到最佳层次的发展。
四、反馈评价,提升练习的高效性
采用合理反馈方式是课堂练习的压轴环节,可有效提升练习的效果。例如,可以用投影展示优秀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互相评改,同时还给其他学生起到示范模仿的作用;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互评,既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还可以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解课堂练习,“小老师”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也认真,认真思考,发表评论……反馈方式明确,可以提高反馈的实效,课堂教学效果就能得到提升。
多元的评价方式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在充满自信中发展。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总之,课堂练习的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花时间、费精力、抓细节,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课堂练习对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推动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昭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