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心意象油画浅析

2017-12-28 20:03刘晴明
艺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和谐意象

刘晴明

〔摘 要〕油画起源于西方,进入中国有四百年历史,发展并且成熟也已百余年。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家、儒家“天人合一”“情于理”等本土文化的影响,通过老中青几代人的努力,摸索出一条独具东方特色的油画发展之路——意象油画。吴为心正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前行,由西方绘画语言向本土语言转换,用带有东方情怀的色彩挥洒到画布上。吴为心运用各种灰色调,追求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享受,更追求画面外的意象表达。

〔关键词〕意象 常熟 和谐 情感色彩

中国油画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呈现风格多样化,虽然不能完全摆脱西方绘画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必然使它经历模仿、移植、变异和同化等等不同的阶段,最后走上民族化的发展之路。意象油画从字面意思看是“意象”和“油画”一个东一个西的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是中国油画中西合璧的成果。

中国有这样一个书画之乡——常熟,历史上名人辈出。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盛誉的常熟,以其丰盈的江南水乡文化孕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清代的虞山画派创始人王石谷,而当代则有工艺美术教育家、画家庞薰琹。成长在如此殷实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的吴为心,师从著名油画家——庞薰琹之子庞均,他秉承前辈们的艺术涵养,深谙油画的学理规律和艺术创造的文化旨归,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当下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方向有着成熟的思考,用传统文化思想融入西方油画,指引自己在油画中国本土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意象油画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意象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精神,重新组合在了一起,这不仅是世界文化和艺术的创新和探索,更是大胆追求的结果。这种中国形式的绘画,时时刻刻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和那种独具中国味道的芳香。

意象油画不是简单的风格和流派,而是东方审美意识和绘画精神相互融合的瑰宝。运用西方绘画技法,以传统哲学的审美精神作引导,通过意象这种外在形式将东西方绘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意象油画是像吴为心一样的中国画家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是中国画家的独特基因。

在吴为心意象油画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他描绘什么,都能将其塑造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形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中国传统的审美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审美心理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意象油画也不例外,“和谐美”和“意境美”是吴为心意象油画追求的终极目标。“和谐”是“美”,无论是从主题,还是到技术手法,色彩对比处处洋溢着“和谐”的影子。意象油画的意象思维是丰富深邃的,笔者认为,在文化自觉、油画本土化的当下,仔细研究、认真分析意象油画的思维意象具有积极意义。在吴为心的意象油画中不会表现无意的景色或者事物,也就是说,在他的眼里世间没有无意之物。在他看来一花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美,都能画出意境来。在意象油画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高与低决定了作品的优和劣。

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意象油画的影响

意象油画并不是仅仅采用中国画的写意技法,而是其中包含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它是一种审美境界、人生境界,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国人意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被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作用至今。道家的“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成同一体,并且把自然赋予人的因素,以实现自然中有人、人中有自然的境界;儒家的“天人合一”则认为天与人是相通的,他们是一个整体,应当将天道与人性合二为一。意象思维就是从“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在意象思维的影响下,吴为心的油画创作不再追求逼真的物象刻画,而是追求一种“境生象外”“气韵生动”的境界。意境既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油画家所追求的——“形在似与不似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审美境界的终极目标,为此吴为心深谙此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的思想体现在艺术中就是无处不在的“气韵”“神”。这种思想不仅使得“道”成为评价一切艺术品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审美追求,也使得艺术家不再追求对客观自然的逼真描绘。“道”的思想与儒家的“情与理”、佛教的“心”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意象思维模式:既尊重客观自然,又注重主观意识;不仅注重对事物感性、形象的把握,而且严格按照理性和抽象的原则共同描绘事物,是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形象与抽象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统一。

油画这外来的艺术品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与中国传统艺术发生碰撞,产生矛盾而又统一的火花。传统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处理主客观关系的审美思想,以及注重“写意”的艺术主张,使包括吴为心在内中国的油画家们所折服和向往。也许正是由于传统艺术的默默熏陶,让他们在阅读、欣赏西方油画艺术时,多多少少带有中国人“特有”的眼光,这也使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理解与掌握西方油画艺术的精髓,这些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

三、吴为心油画的艺术特征

吴为心的意象油画没有停留在固有色的描绘上,也没有把所有序列的色调都应用在一幅作品之中,表达“意境”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如同写实油画中对于各个局部色彩进行归纳总结而建立画面色调一样。他的油画以艺术美为标准,以色彩与色彩之间形成的色调为依据,追求色彩优美典雅,或浪漫,或梦幻,具有江南地域特征和人文气质的效果。

色调对欣赏者来说,是人对艺术作品中色彩的主观感受,对创作者来说,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以有经验的画家都是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找出色彩的微妙变化,也用比较的方法修改画面,这就要求画家通过比较力求画面有一个统一的色调。

吴为心经常用多种色彩经过调和在一起呈现出灰色,用这样的色调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意境。现代色彩理论认为,人观察一种色彩两分钟以上会产生色彩的视觉残像,也就是会有补色反应。比如注视红色两分钟后转移目光,视觉上会有绿色出现。同样注视白色之后会产生黑色残像。而灰色是人的色彩视觉平衡点,不会产生明度、纯度的视觉残像。所以吴为心特别乐意运用灰调,来营造平静和谐的意象,让观者进入一种高风绝尘的艺术意境。色彩成为他手中的工具,无声的音符。常熟美术馆馆藏《太湖春晓》运用色相轮中蓝灰色为基调,描绘太湖水天一色的江南春晓,以灰绿色的明暗度、饱和度和冷暖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太湖边树木的郁郁葱葱,灰蓝调和灰绿调相辅相成营造了一幅美妙的江南画面。吴为心运用色相轮中的邻近色推移的配色方法,在色域里选择了以绿灰为中心往冷色过渡至蓝灰,往暖色则趋向黄绿,用这两个色轮角的颜色进行冷暖、明暗、强弱的色面推移,表现出色彩的多样和丰富,再以少量补色作为点缀而构成生动、有力而达到和谐的色调,使色彩结构发展合乎逻辑,那种诗歌般的意境跃然于油画布之上。

色彩可以影响主体,把主体带进一个别样的情绪。色彩本身是不存在任何情感,所谓的情感只是在人与色彩之间的一种色彩联想和心灵感应。画家吴为心通过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来引导自己的艺术创作思维,从具象中解脱出来获得色彩挥发的灵感和激情。他擅长运用不同灰度的色彩组合和明度纯度变化,转变为自己情感的音符,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心理感受,满足自己的“以色传情”。通过长期的色彩写生,吳为心完善了“他虞山系列”“老街系列”“尚湖系列”等作品,笔下的色彩慢慢从感觉上升到感情。当他面对自然气象的万千变化时,不可能像古典画家那样去精心描绘局部色彩,他以敏锐的色彩感觉挥动着手中画笔,直接表现他眼中自然光色的总体印象。他的色彩极为丰富,让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联想,并将人带入一种轻松自然的空间之中。当然技法不是目的,不能为技法而技法,而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写意,集中地突出形象、意境!

参考文献:

[1]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沈从文.沈从文谈艺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3]王令中.艺术效应与视觉心里——艺术视觉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和谐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意象、形神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