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苍丽+刘文佳
摘要: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南京市部分高校财经专业2014届、2015届2926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目前职业发展情况的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度、参与动机及其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研究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因素及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情况与其职业发展的相关性。
关键词:课外活动;职业发展;回归分析
课外活动一般是指除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的所有学生活动。它一般由学生自愿选择参与,校内外各种有组织的学术性、政治性、知识性、兴趣性、文体性等非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关系密切,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根据财经专业大学生具体情况以及研究的需要,把课外活动分为文艺体育、专业指导、通识教育、心理教育、职业规划、专业实践、志愿服务、思政教育、科技创新等。为了了解财经专业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与其职业发展的相关性,我们面向南京四所高校的财经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选取了南京市四所高校的财经专业2014届、2015届共300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发送问卷3000份,有效回收2926份,有效率97.53%。 问卷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在校期间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课外活动对其能力素质影响、目前职业发展情况。调查采取分层随机取样,为保证样本异质性,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男生1351人,占比46.2%,女生1575人,占比53.8%;学生干部881名,占比 30.1%,普通学生2045名,占比69.9%;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1103名,占比37.7%,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学生1823名,占比62.3%。
二、学生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一)学生意愿参与度与实际参与度偏差分析
意愿参与度是指学生希望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在总调查人数中的占比,实际参与度是指学生实际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在总人数中的占比。调查显示,专业学习、社会实践、职业规划、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学生参与意愿度高,参与意愿度低的活动类型有心理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科技创新等。而实际参与度高的活动类型有文艺体育、思政教育、社会志愿类,参与度低的活动类型有科技创新、专业实践。从数据可以看出,对大部分课外活动类型来说,学生的意愿参与度要高于实际参与度,43.1%的学生表示想参加但没时间参加,62.3%的学生表示活动没有意思、不吸引人,57.1%的学生认为活动管理太乱,组织不力。
(二)参与动机分析
调查显示,兴趣和评奖评优的需要是影响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只有多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同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从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的学生都有从众和寻求集体归属的心理,身边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行为,对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影响课外活动参与的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因变量,估算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个体呈现某种状态的概率。我们把因变量设置为一个二元选择变量,是否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是=1、否=0。自变量则引入学生个人特征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包括性别、性格特征、是否有特长、是否为学生干部以及家庭出身。自变量赋值方式为:性别:男=1,女=0;性格特征:外向=1,非外向=0;是否有特长:有=1,否=0;是否为学生干部:是=1,否=0;家庭所在地:农村=1,乡镇=2,县及县以上=3。
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Wald值越大或P值越小,表明这个因素越重要。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有特长、性格特征这3个因素与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而性别、家庭出身与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度相关性不明显。
三、课外活动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一)相关因素
数据显示,找工作和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学习、思政教育、职业规划、专业实践、社会志愿这些因素相关度较高,与通识教育、心理教育、科技创新相关度不高。而大学生对工作适应情况与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实践、心理教育四个因素相关度较高。而从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数据看出,他们的各类课外活动参与度都很低,并且在专业实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方面参与度也特别低。
(二)结果分析
第一,思想政治类课外活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思想政治类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一方面,财经院校必须创新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模式,精心设计更多、更好、更新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增强活动内容的新颖性、形式的多样性,并着力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财经院校应扩大思政类活动的广泛性,丰富活动内容,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类课外活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参加职业规划类课外活动频率较高的学生,职业目标明确,能不断积累用人单位所需技能。调查显示,财经专业毕业生目前工作主要分布在银行、证券、保险、事务所等金融财经行业, 这部分学生反映,他們现在的职业发展基本符合在校期间的就业目标。心理健康类课外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作用明显,此类活动参与频繁的大学生在面对找工作时“碰壁”、就业后的种种挫折时能更好地应对,工作适应情况良好。
第三,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类课外活动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实践类课外活动使大学生在职场中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工作。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财经院校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类课外活动参与率,不仅能扩展学生视野,更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课外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课余生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是后验型产品,大学生职业发展情况是检验其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如何使课外活动更有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目标进行课外活动顶层设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要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1]朱红根,赵刚,简政,等.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意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12).
[2]陈振夏.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状况调查与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6).
[3]聂立清.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分析[J].吉林教育科学,2001,(5).
[4]李尚蒲,罗必良,杨嘉勤.研究生参与课外活动与就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2).
[5]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