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制图课程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在这些打破传统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新问题,从制图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對工程制图课程改革进行反思和优化,为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新问题;课程优化
在建筑工程中,无论是建筑房屋,还是修筑道路桥梁等,都离不开工程图样。有了设计师的工程图样,施工者才能按图施工。工程图样可以说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技术文件。建筑工程制图是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及绘图技能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工程设计、造价计算、工程应用的基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关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也在各院校持续地开展,在这些改革实践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建立课程改革的持续循环优化机制。
一、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课时压缩后造成的教学投入不平衡
近年,各高等院校为了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门数呈普遍上升的趋势。同时,在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每门课的课程学时却普遍压缩。工程制图课程也一样,要在有限的学时里完成基本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教学中普遍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强调实践能力的教师大幅删减画法几何部分的习题训练,以保障绘图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师,则缩减后期绘图实践的学时数,以保障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两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相对应的或基础分析能力或实践模块能力薄弱。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高等院校的普遍应用,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按照课件照本宣科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埋头操作设备、演示课件,却不及时观察学生的响应情况,更不去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本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和电脑互动,学生则成为“欣赏”课件的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被忽略。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由于一些教师过度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致使课程内容变得越发繁杂庞大,课程内容和课时压缩的矛盾越发尖锐。
(三)过分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基础能力薄弱
在基于岗位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导的教学改革中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被打破,一部分教师完全拋弃了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片面强调施工图绘制实践的重要性,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演变成了学生的绘图实践过程。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仅仅掌握了绘图的技能,而没有完全明白图样表达的原理,只能理解绘制过的图样,一旦遇到陌生的图样还是毫无头绪,完全不具备图形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制图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时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工程制图课程建设的核心。因为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制图和识图能力,所以,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要做到少而精,对理论知识要进一步精简、整合,突出重点。对教材中理论较深的研究性问题可以进行删减,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制图课程面向的是房地产评估和工程造价类专业的学生,所以,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中,应结合此类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图形的识读而非表达为重点,精简课程内容。组合体视图部分是画法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将在前面点线面体部分培养的空间分析能力进行综合实践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简化组合体绘图部分的内容,强调组合体识读部分。进行充分的组合体实例的识读练习,是学生建立空间几何分析习惯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必要途径。
(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工程制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的教学内容只有配合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制图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和施工图绘制两方面的内容。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判断出形体几何元素的空间关系及其如何在二维平面图中表达思维过程。画法几何部分,理论分析和逻辑推导比较多,对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有走神和不理解的情况出现,后面的课程都无异于“听天书”。在这一阶段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精简,尽量做到图形多、文字少,借助课件的形、声动画结合可以使课本中抽象复杂的平面和空间之间的转换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具体,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黑板演示教学部分,通过手绘图形的演示分析过程,充分带动学生的参与性,跳出上课就是欣赏课件的单一模式,代入学生自己动手的习题练习实践环节。只有经过独立的思考过程和动手实践,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空间几何分析习惯,激发起内在学习兴趣,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施工图绘制和识读的部分主要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尽量采用实际工程为例,提高学生的专业识图与绘图能力。学生在阅读和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时,由于缺乏建筑实践经验和建筑结构等常识,给图纸的阅读和绘制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外,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组织学生观察建筑实物,参观施工现场或观看施工模拟视频等,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要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过程。
在这两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分析课程内容性质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平衡学时分配,避免出现全程的理论脱离实践,也要避免出现为了强调实践效果而忽视基础能力培养的问题。
三、结语
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致力于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其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模式密切相关。所以,教学改革必须与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相结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教学研究,不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总结、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蒲小琼.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何斌,陈锦昌,王枫红,等.建筑制图(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李成国.新形势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教育,2015,(22).
[4]李娜,商庆清,姚鑫.土木工程制图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建筑,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