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修考
(阳光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15)
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周修考
(阳光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15)
自2015年教育部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以来,应用型高校数量大增。合理开展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可以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有助于高校的应用型转型工作。本研究以整体性、科学性、前瞻性为原则,建立了福建省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
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上升到战略层面,教育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新的历史时期也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凸显重要。当下,各省市根据教育部2015年7号文的要求,积极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进行应用型转型,应用型高校队伍进一步壮大。如何合理评价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引导其信息化建设朝服务应用型转型方向发展并为之提供切实帮助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福建省应用型高校为例,通过构建福建省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薄弱环节,以期为福建省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第一次形成评价方案的却是2003年,复旦大学张成洪教授参考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第一次搭建了我国高校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2005年,张成洪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通过大量调研走访,制定出《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为当时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1]。之后各类学者对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基本围绕《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结合各类方法、模型展开,如模糊综合评价法、DEA法、平衡计分卡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
但是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和需求有较大差异,各类型学校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有多有不同,要建立一套全国各地区各类型学校普遍适用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难度不言而喻,因此,学者们的研究逐渐从建立全国高校适用的评价体系转向按区域研究,按办学层次研究和按办学性质研究。如熊秋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从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角度出发利用DEA法和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建模,研究评价了江苏省的高校信息化水平[2];杨文以高职院校的视角,建立了适用于高职这一层次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3];王道勋从民办本科高校教育信息化特点和不足出发,做定性评价,提出提升路径[4]。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水平较为发达,但高校信息化水平和沿海东部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省内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以及高职高专各类型学校信息化需求有所不同,建设水平差异较大。福建省教育界对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探究阶段,评价工作结合《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所列指标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分析。
(一)指标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为了能科学地反映评价的对象,正确地表达评价的目的,指标体系的构造要有合理的层次,指标数量应涵盖评价对象的全方面。层次划分和指标选择因事而异,没有统一标准;为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指标选择要进行全方位考虑,包括正反面的影响。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要客观、准确反映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具有高度综合性和代表性。指标的选择必须以国家信息化发展和教育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规定为依据,尽量选取规划化的指标,同时指标要相互独立,避免互相包含。
前瞻性原则。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标的选取要注意前瞻性和长远性,要保证选取的指标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不拘泥于具体技术本身。
(二)指标选择依据
(1)基于时代政策。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应该符合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指导,同时应该兼顾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特征。
(2)基于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前人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思考和成果展现,也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
(3)基于应用型特征。应用型高校的定位要求学校改变办学思路,工作重点转到服务区域经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就创业能力方面。指标的选择应该体现为上述转型要求服务上来。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上述指标选择原则和依据,在突出福建省应用型高校特色的基础上,构建了二级指标评价体系。一级6个指标,二级17个指标,详细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类分项目进行建设。对应的评价方法也可以是一种分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大系统化成若干关联子系统。层次分析法将研究对象分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层次,层层关联,非常适合用来评价指标体系。王有远认为,专家评价法、模糊评价法等在评价方法上存在着过多依赖于专家的定性评价和简单加权平均的弊端,使评价结果主观性和模糊性偏高,无法真实的反映高校信息化水平,而层次分析法可以弥补这种评价局限,将专家意见综合转化为各个评价指标下的评价值,从而得到定量描述。本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首先确定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为最上层的目标层,一级指标为第二层指标层,二级指标为第三层方案层;其次通过表2所示尺度表结合专家问卷构造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一致性检验,则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值。
表2 尺度表
构建比较矩阵的数据经由专家问卷调查所得。本研究对15位高校信息化专家发放15份问卷,回收15份,均为有效问卷。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分别对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行矩阵构建。
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如下:
借助Matlab7.0计算出对比矩阵U的最大特征根λmax=6.049 8,一致性指标,查表3得N=6时RI=1.24,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因此,求得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0={0.387 6, 0.095 8, 0.071 2, 0.157 6, 0.045 0,0.242 8}。
同理可计算得二级指标权重,详见表1。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根据网络公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YG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一所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的31个本科专业,拥有在校本科生8 000多人的应用型大学。学校拥有165间多媒体教室,各类实验室105间,计算机3 580台,图书馆拥有独立数字资源1 000 G,并加入地区图书馆联盟,共享联盟成员数字资源。该校信息化工作由副院长分管,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具体实施。该校新近完成网络架构扁平化改造,核心万兆,接入千兆;建设有国家B级标准机房;部分区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出口带宽400 M,其中中国电信300 M,教育科研网100 M。信息系统建设不多,共享性差。一卡通建设已覆盖食堂、图书馆、水电和门禁。
根据表1所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通过组织该校10位专家对YG学院进行评价打分,为使评价更客观合理,10人专家小组包含信息化建设部门人员、普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全部17个二级指标中,达到及格以上的只有10个,符合政府规划和符合高校发展规划两个指标最好,而网络基础应用水平、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共享水平、信息服务集成水平和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未能及格。将各二级指标得分赋以权重,最终可得该校综合得分为合格。评价结果符合YG学院实际情况,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适应性。
图1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1]张成洪,高瑾,沈洪波,等.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3(12):22-24.
[2]熊秋娥.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3):30-34.
[3]杨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71-75.
[4]王道勋.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2016(8):80-81.
[5]王有远,艾小伟.基于灰色理论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及系统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8(3):85-88.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06-21)[2017-05-30]. http://www.edu.cn/xxh/focus/zc/201606/t20160621_1417428.shtml.
[7]福建省教育厅.31所普通本科高校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EB/OL].(2016-05-25)[2017-05-29].http://www.fjedu.gov.cn/html/jyyw/ttxw/2016/05/28/40b671f3-4132-46ca-a2ed-938c6f29e5c3.html.
[8]朱月翠,张文德.基于“互联网+”的福建省高等教育信息化联动发展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59-63.
[9]甘健胜,李训耀.基于开放环境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5):105-111.
[10]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27-129.
[11]梁晓彤,徐践,高超.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北京市高校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18-21.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Applied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Taking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Xiu-kao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Center, Yangguang University, Fuzhou 350015, Fujian, China)
Since 2015,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pplication- oriented mode, and the number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can strengthen the three function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in universities,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work. This study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scientificity and foresight to establish Fujian Applied Universitie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ing AHP to determine index weights and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model.
applie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邵晓军)
G40-057
1007-5348(2017)11-0011-04
2017-08-21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应用型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JAS170744)
周修考(1982-),男,福建屏南人,阳光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