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反思校本研究的几点做法

2017-12-27 20:35李钦耀
考试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理念

李钦耀

摘要: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资源条件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在校本研究实践中的做法。

关键词:校本研究;教学理念;学科素养

提高学校、师生课堂教育教学效益,完成学科教育教学的情感、美学等功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激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积极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教学能力提升和发展。

一、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挖掘教师主导作用的潜能,合理处理教材内容,以提高地理教师对教材的创新运用能力

校本研究在带来学校创新与提升机会的同时,也带给学校及教师众多压力。学校要逐步狠抓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把读书工程、学科与信息技术能力融合培训工程等作为载体,带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方面名著,消化和吸收教育新理论、学科前沿新知识,在适当的时机开展多种专题知识讲座,研读现阶段新课程,领悟课程目标、深入探究课程内容,懂得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需要。比如《台湾》一节中的阿里山特色旅游区,大多数老师都把时间、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美丽的阿里山歌曲播放、对旅游业及旅游资源的认识上,而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一个案例来指导同学们,如台湾旅游部门怎样从当地的环境、位置、资源等条件去开发,怎样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引导同学分析资源和环境对旅游的影响作用,也可以结合近几年大陆游客在台湾频出事故的案例,让学生领悟人类活动要因地制宜,综合地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决策、措施。又如老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发展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调查,也是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一方面。这些都能让学生充分地得到情感上体验,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符合回归生活的课程改革,学以致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极大的效益。像这些,都要经常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学问题,教师才能对教材进行运用与创新。

二、 多与同事探讨,便于形成交流式反思,以推动教师内省式反思,丰富地理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

年轻教师成长往往是从经验加反思中被指导过来的。如若注意善于把课堂作为案例,对听评课对象的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细心的诊断与合理的评价,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年轻教师成长就更快。让授课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去看他的拍录的视频,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完成了哪些教学任务,采用了何种教学策略,哪些方面讲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听评课教师应该帮授课教师寻找出来,挖掘隐藏在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找到改进提高的切入口。在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一课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板块的运动、大陆的漂移,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还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降低教学的难度。有一些教师会利用自己的双手进行碰撞挤压与张裂拉伸演示实验,照样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板块运动的道理。如讲到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那么严重,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简单易行的各种类型的黄土堆浇淋实验,经过实践操作,不仅有效的清晰理解成因,探究治理措施,印象深刻,还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地理的热情。

三、 努力发挥教师、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会从实践中学习,留心生活,关注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等各种地理事物,积极开发和丰富地理课程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有效的、合理的地理课程资源,促进缄默知识显性化

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和要素如果经过教师的认真思索并进行整合,同样也可以成为学校地理教学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应熟悉所在学校附近的地理各要素:如气候、地形、河流、植物、矿产、农业、工业、交通和运输业,存在的地理环境问题等,并且应该记录在案,列表填写各要素的特征,包括主要典型特征、名称(或地点)及形成原因(过程)和规律等。如讲述福建气候(或南方气候)时,教师拿出雨伞、太阳镜、皮手套,提问学生一年中上述用具分别用于什么天气,大约用了多少次,哪些季节使用得多,哪些季节使用得少?根据这些物品使用情况,能否归纳本地气候特征?讲授南方植物类型和特征时,课前可以摘下樟树或榕树枝叶,在课堂中现身说法,让学生归纳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典型特征和形成原因以及气候特征形成过程。

其实,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对同学来说都可找到蕴藏着的无穷的乐趣。学生的经验、附近的社区环境、生产生活场所等都可作为教学资源来利用,通过师生们的合理开发,引入课堂,一样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激起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照样可以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 研究和丰富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艺术性,促进研究式的反思,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校本教改研究强调课堂,而学校、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是依据学校、课堂的具体情况设置教学情境,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引导,只有置身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老师一人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支粉笔一节课”。老师在重重复复地讲解,学生在不经思考地苦听课、苦记录。这种依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哪讲得上有创意?老一辈教育家告诫我们说“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老师只有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改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启发同学们的创新。课堂模式多种多样,例如实地考察课、讨论课、演示课、实验课、演讲课,都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试一试呢?

地理教师努力钻研,通过校本研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助于改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促进教师专业性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整体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萍.通过校本教研实验性的几点做法[J].甘肃教育,2017;(21):17-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教学理念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