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珍
摘 要:在品德教学时,特别注重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長,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和心理尚未成熟,仍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长为一位心理品质好,健康向上的未来人才,我在品德教学时,特别注重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现在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谈谈在品德课堂中进行的心理辅导。
一、 从明理角度出发,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日常的品德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从明理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明理法,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至老人下到小学生,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成长的偏差,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让自己的价值观发生偏差,在为人处理方面会出现不道德的行为。现在的犯罪平均年龄日益低下,主要源于他们接受的教育少或者教育力度还不够,而且如果想孩童在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长大后是很容易误入歧途、引发犯罪的。在目前,学校心理健康专业辅导基本为零的情况下,只把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相关结合,然而,品德学科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学科。所以在品德教学时,应以明理的角度为心理教育的着重点,让学生认识真善美、假丑恶,进而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的认知观、良好的品质,并在成长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对《诚信是金》一课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所讲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曾子杀猪》的片段,然后让学生之间讨论关于“诚信”的问题。通过观看影片,学生会更加了解做人“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的含义,同时认识到不诚信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良好的品质应从小培养,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心理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综合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品德课堂中,从明理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使品德课堂更加完善。
二、 以陶冶角度出发,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在品德课中进行心理教育,以陶冶角度为突破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冶法,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主,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班风优良、互帮互助的环境当中,肯定有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生活在一个脏、乱、差的学习环境中,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心理,还有学习等很多方面。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拥有美丽的心灵。现如今,小学生打架的视频在网上屡屡流出,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正确的教育,如果大家都拥有良好的品质,这样的事情怎么有可能发生呢。所以,我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中得到情操陶冶,不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例如:我在执教《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观看了一个两位同学闹矛盾的情景剧,观看之后再让学生讨论:情景中两位同学的对与错?造成矛盾的原因?如果换成自己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不生气,化解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会得出结论:生气不好,既伤身体又伤和气,而且大部分同学都不喜欢生气的人。生气时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也五花八门。之后,我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表演中,进一步学会如何学会情绪管理,真正明白生气的坏处,进而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班级变得和睦、团结、向上,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生活久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一些鸡毛蒜皮、互相吵闹的现象也逐渐杜绝,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同时心理也变得强大起来。
三、 从实践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书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将学生自身的人格行为转化为心理品质,进而完善自己。而且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如果学生可以亲身体会一下,会对一些事物的印象或者看法更加深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例如,在教学《我爱祖国的山水》一课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尊敬国旗,让学生亲自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感受国旗冉冉升起的过程,了解国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的教师还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升国旗的过程和步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感到无比的荣光,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之情,所以他们喜欢去效仿一些人或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任务,了解一些伟大的事迹,然后将这些优良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再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劳动者的艰辛,而且也不懂得尊重劳动者,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去进行体验,感受劳动者的不易,组织学生到居民社区进行卫生、助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辛苦,从而更加尊重劳动者,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品质。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让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逐渐养成合作互助、不畏困难的优良心理品质。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能科学融入,针对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不足,结合教材特点、把握适当的时机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将品德教学和心理教育灵活的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