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氧气”部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2-27 08:46窦月征
考试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氧气小组合作应用研究

窦月征

摘 要: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下不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文中结合初中化学氧气部分的教学,对小组合作的应用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氧气部分;应用研究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课中有80%以上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累,学生也感觉累。尤其是在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认为只有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才能够适应中考前期的教学节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小组合作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到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够体现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 氧气部分教学内容概述

在初中阶段“氧气”部分的教学中主要包含两个主要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实验部分的内容,另一部分属于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在实验部分,要求学生要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条件以及氧气的制取等。在理论知识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相应的化学式来对物质的组成进行表示,主要包括单质、化合物、元素等。从总体上来说,该部分的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实验,依照现有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试验并不现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每个人进行合理的分工,最终总结实验结论。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依然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学习完毕后,由小组内部完成自我评价。

二、 小组合作在“氧气”部分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课堂导入部分

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该部分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央企的性质和用途要做重点的预习。首先,通过一个谜语的形式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看不见,摸不着,走到哪里跟你跑,绿色森林它最多,人多地方它最少?——氧气。接着提出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然氧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的物理性质如何?请大家结合生活实例来具体说明。在讨论的时候进行分组合作,每个小组列举一个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生活实例。例如:空气中的氧气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就说明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搞活动用的空飘气球不用氧气来填充,就说明氧气的密度较大。之后教师对小组的这些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展示氧气的液态和固态两种形态,最后板书氧气的这些物理性质。通过这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这样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 教学部分

1. 结合生活中的燃烧例子,引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在该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来学习。在该部分的教学中,部分实验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碳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实验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小组实验做准备。其次,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分别对每个小组的实验进行指导,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提问:碳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异同之处?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实验现象,并探讨物质的反应式。小组A: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火焰的颜色都发红色;小组B:碳粉不管是在空气中还是氧气中,燃烧之后都没有剩余产物。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并不仔细,碳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出白光,并将碳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出来。在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中,以同样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

完成三个实验以后,教师将碳和铁实验的化学式进行板书总结,重点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引出“化合物”的定义,并反思在这三组试验中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教师提示:可以通过从反应物上来寻找异同。学生就会发现,在这些反应中都有氧气参与,都进行了氧化反应。教师此时引出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含义,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提出:氧气是否能够燃烧?让学生相互讨论,之后教师点明:氧气不能够燃烧,氧气仅仅是起到助燃的效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每个小组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结:物质在氧气中会剧烈的燃烧;氧气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燃烧与灭火原理教学

在该部分中依然采用上一部分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预习和一定的问题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去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并通过小组讨论来总结,现有实验器材主要包括火柴、蜡烛、沙子、烧杯、石块等。通过实验,小组之间就会总结出:燃烧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可燃物,同时还要与空气相接触,通过蜡烛常温下不能够燃烧的实验就能够总结出燃烧还需要达到着火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进行灭火呢?让学生借助课本知识和小组合作来回答这一问题,并列举出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最后,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实例和灭火原理进行总结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总结

该部分的教学知识点较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对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应的化学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中学化学的教学效果,是一种需要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3-8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氧气小组合作应用研究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作文评改“五步曲”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