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华
【摘要】职业倦怠症又被称为“职业枯竭症”,是由工作压力带来的心理疲惫现象。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信息的不断更新等,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烦琐,每天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导致高职教师成为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外部影响因素
高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有高职教师自身的因素,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综合评价。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有诸多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绝大多数和职业倦怠有密切的联系。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自身的身心伤害,在教学方面会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在社会关系上,教师的人际关系会变得紧张,最终会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此,本文将对影响高职教師的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一、职业倦怠的表现
(一)生理方面
有些高职教师从身体上看并没有生病,似乎是健康的,其实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很多高职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情况:食欲不振,经常性失眠,记忆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工作效率下降,缺乏活力等。有的高职教师在工作了一天后会感到身心俱疲,第二天醒来想到又要重复那些烦琐的工作任务会感到失落、空虚、厌倦。这是教师对工作失去兴趣的一种表现,会造成情绪波动大,严重的会诱发抑郁症。
(二)心理方面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感叹:“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教师已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是的,高职教师的心理也受到了职业倦怠强有力地冲击。一部分高职教师在工作中是敷衍了事的态度,不去关注升职的事,有时会逃避升职竞争,没有了竞争的热情。面对重复的工作,有些高职教师会想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挣钱养家,那么这个工作在他看来是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的,因而就会逐渐丧失对工作的热情。他们有时对学生不负责任,认为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甚至对学生漠不关心,回避学生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上,有职业倦怠的高职教师不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而是有意逃离公众场合,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喜欢一个人待在安静的地方封闭或麻痹自己,这样的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就会降低。
(三)行为方面
高职教师的心理会对他们的行为有所影响,直接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身体各种不适,情绪变得易怒,暴躁,爱抱怨,远离公众场所,整个人变得敏感化,情绪化,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
二、职业倦怠和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幸福是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近年来,幸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正在悄悄溜走,这其中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职业倦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职业倦怠与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越强的高职教师,其主观幸福感就越低。职业倦怠产生的负面影响涉及多方面,包括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行为上的。这些负面影响会让高职教师对人生产生怀疑的态度,让他们感到沮丧、失望,严重影响到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职业倦怠的对手。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对生活满意度就越高。高职教师有了较好的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充满信心和希望,就会追寻美好的生活,就会激起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高职教师要增强主观幸福感,就要有积极进取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就要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要有为事业乐于奉献的凌云壮志,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学生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只有这样,高职教师才能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愉快而用心地教书育人。高职教师一旦觉得自己从事的是崇高而快乐的职业,身心就会获得巨大的满足,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这伟大而辉煌的事业中,职业倦怠就会随之而消失。
三、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
(一)职业因素
1.外在期望。高职教育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兴起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提高就业率,降低社会犯罪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家长将成绩不好的学生送入高职院校继续求学,为的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在家无所事事,或者在社会上流浪。家长认为孩子在高职院校至少有班规和校规约束着孩子,不至于走上歪路;在学校里自己的孩子至少能够学到一点技术,以后出了社会也有谋生的技能。因此,有不少家长对高职院校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培养出有技术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2.角色模糊。有不少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改制和合并过来的,这导致一些高职教师出现了角色模糊的现象,比如角色混淆、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高职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还要扮演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角色混淆就是高职教师对角色要求不清楚,不了解工作的目标、要求、职责范围。角色冲突就是高职教师有时同时扮演两种互相矛盾的角色。角色过度负荷是高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超过了教师的个人能力所及,甚至有时扮演的角色过多,标准过高。角色模糊的现象使高职教师疲于应对,心力交瘁,难以适应工作。
3.职业的低创造性。教师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高职教师也是一样的,他们跟学生一样每天过着“两点一线”(即在学校与教师宿舍往返)的生活,每天重复相同或相似的烦琐工作事务,逐渐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高职教师的职位晋升空间也不大。这两点就极大地限制了高职教师的创造性发展,使他们在工作面前变得麻木冷漠。
(二)社会因素
1.社会巨变带给高职教师的压力。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很快就迎来了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了教育的方法、方式、策略以及内容,也逐渐转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教师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高职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而且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教师角色要由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学生的领导者、示范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转变。在课堂上,高职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必须运用起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多了解国内和国外的历史与时事,知识面要广。在管理学生层面,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言语侮辱,必须尊重学生。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对新时代的高职教师提出的要求,导致高职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降低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2.群体关系。高职院校虽然实现了差生求学的梦想,但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所反馈给社会的现象让不少家长不满意,比如在资源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去高职院校继续上学是在浪费钱和青春,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让孩子早早踏入社会,积累几年社会经验,说不定比那种读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混得还好一些。还有的家长认为高职教师能力不够,教不好学生,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什么问题,就会死揪住教师不放,认为是教师教坏的,缺少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3.社会支持。社会上一般认为师范专业好,工作轻松,每年都有寒暑假,并且还有工资。其实教师也很辛苦,不仅要备课,还要管理好学生,有一大烦琐的事情需要去做。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与教师所领到的工资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工資只能够勉强支撑生活。另外,高职教师并不像普通高校的教师那样受欢迎。高职教师在社会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是因为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他们的能力不如普通高校的教师,而且有些普通高校的教师在心里也会瞧不起他们,这是歧视。
(三)教育对象的特点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良莠不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校因招不够学生,就会降低分数线,连两三百分的学生都招进来。这不仅加大了高职教师的教学难度,还加大了高职教师管理学生的难度。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爆满,的学生品德不良,缺乏学习动机,难以管教;有的学生经常旷课,上课打游戏,睡觉,考试时作弊;男女学生恋爱成风,不务正业;甚至有的学生有暴力行为,不仅殴打同学,还殴打教师;等等。对于高职教师而言,管理学生要比其他工作更为艰巨困难,让高职教师感到较大的压力和疲惫感。
四、总结
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不仅仅有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还有工作环境以及生活事件等。本文只是重点突出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因为它们是导致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希望高职教师能够找到导致自己产生职业倦怠的外部原因,为增强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做出积极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周伟珍,刘莉.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以九江职业大学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55-58.
[2]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梁杰.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的作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3(02):15-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