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
【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性约束在神经症陪护病区应用的合理情况,并研究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优点、方法以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症陪护病区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0例精神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事实科学的保护性约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约束后的自伤、他伤、躯体影响、心理反应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自伤及他伤、躯体的影响和护患纠纷以及投诉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也需加强业务知识的法律意识,规范约束的护理行为,不断的完善护理制度,转变服务观念,以做到全心全意为精神病患者服务。
【關键词】保护性约束;神经症陪护病区;人性化护理
约束性保护,也被称作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但是有相关研究显示这种身体约束会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负面影响。本次研究以我院神经症陪护病区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保护性约束在神经症陪护病区应用的合理情况,以及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优点、方法以及意义展开研究,现将取得的详细结果呈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症陪护病区2016年3月一2017年3月收治的14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1.6±3.2)岁,发病时间4-8年,平均发病时间(6.1±13)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6±3.5)岁,发病时间318年,平均发病时间(6.0±1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平均发病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约束措施并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常规的病情巡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等。观察组给予科学的保护性措施和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包括:
(1)保护性约束时的护理:护理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在护理过程中按照规章制度并使用技巧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先约束患者上肢,再是下肢,最后是肩部,这样及省力安全性也高,必要时可向患者以及家属解释说明采取约束带的目的和必要性,己取得理解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2)保护性月术后的护理:约束期间每隔10-15min对患者进行观察和巡视,对会造成患者伤害的物体及时取下,尊重患者的隐私,且约束带的松紧度要适宜,不能过紧或者过松,定时为患者变更体位,加强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及时消除患者的不适情绪和保持患者衣服、床单等的清洁,防止放生压疮等不良反应,同时还需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交接班时需严格按照流程制度,并进行签名。
(3)接触保护性约束时的护理:解除护理时需仔细清点约束带的数目,避免造成遗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生理盐水盐水安慰剂,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自伤及他伤、躯体的影响和呼唤纠纷以及投诉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约束性保护一直是精神科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神经症陪护病区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相关研究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但由于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与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故临床实践中多发生因约束带而产生的纠纷,因此,在日常护理中不要轻易使用保护性约束带,而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的时方可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