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朝阳
摘 要:一方面,“校园足球”肯定是与足球教学不同,它是什么?另一方面,“校园足球”怎么开展也是个没有确定的问题,这个度和目标怎么来把握?基于这样的问题,对“校园足球”的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小学体育中发展“校园足球”的一些具体想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园足球
“校园足球”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教学内容上的问题,自一开始它就具有政策导向层面的含义。有人提出疑问,这是不是国家体育政策层面的“功利主义”呢?会不会给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打开一个缺口,使“精英教育”重新抬头?
本文认为,开展“校园足球”首先就是要理清这些纷杂的疑问。不然,活动的开展就可能在犹疑中出现方向上的偏差。故而,必须先在理论上把定方向,然后在实践中具体把握,这样才能真正把“校园足球”玩转。
一、怎样理解校园足球
对发展“校园足球”的种种担心并非毫无根由。下面,对一些比较集中的疑虑进行梳理,对“校园足球”进行清晰的界定。
第一种担心是“校园足球”有政策层面的因素,那会不会是強制性的一刀切式教学改革?比如,本来是篮球特色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师资力量建设,会不会因“校园足球”而被迫转型? “校园足球”发展更大的意义是在为其他特色体育的开展摸路。因而,“一刀切”是不存在的,学校可以放心开展自己的特色体育。
第二种担心是“校园足球”有没有可能走向应试,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奥数”?在“校园足球”概念下,足球将来是否会成为一个考试项目,或者是成为一种“择校”的筹码而变为“奥数”的变体?专家指出:“校园足球”的发展并不指向应试教育,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自觉自愿和素质发展的理念,因而,“校园足球”不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新负担。
总的看来,我们可以断定,“校园足球”的发展与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理念并不矛盾,而且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发展思路的提出是基于足球这种运动的综合性培养效用的,是素质教育。
二、玩转“校园足球”的实践策略
基于以上对“校园足球”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校园足球的开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不应是沿着由“特色”到“精英”的方向进行实践。我认为,“校园足球”的实践应该采取以下策略以保证其正确、有效发展。
1.根据学情组织开展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身体心智发育速度比较快,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体能及习得能力。因而,指向全面素质发展的“校园足球”应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来组织开展,不能揠苗助长,急于出成绩。
在低学段,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都不足以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较深入的足球训练。如颠球,足球的重量仅次于篮球,如果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练习颠球,由于肌肉力量不足,很可能会损伤他们的肌腱。从非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这一阶段的足球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兴趣培养、规则传授、项目品质等方面的基础建设上。
在中学段,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技术的训练,如往返跑、折线跑、运球跑、颠球、传接球、射门,以及一些场地熟悉和适应类的教育。使他们能够达到在场地上对足球进行简单控制的水平。而到了高学段,则以前面的教学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技战术配合、场地对抗等方面的教学,使他们能够在场地上进行相对完整的比赛。
2.注重足球文化建设
“校园足球”的发展并不完全专注于对学生的技能教育,更应专注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建设。那么针对于足球的体育教育就应注重足球文化的建设。
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通过游戏性教学形式的开发与使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去玩球,并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提高水平;通过向学生讲述足球运动作为“运动之王”的独特魅力和对于身体全面发展的价值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足球运动的价值;通过渐近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足球比赛,教师给予讲解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足球素养。
二是以足球运动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趣味活动和足球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活动氛围。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足球运动竞赛,使学校的足球氛围浓厚起来。每个学期都可以组织足球专项运动会。如低年级的抱球接力赛、中年级的运球折返跑、高年级的班级对抗赛等。还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长期的联动,定期进行校际的足球交流活动,并组建校园足球队参加区、市级校园足球比赛。
总之,体育教师首先要认清“校园足球”不是“精英”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遵循面向全体、面向素质发展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针对于学生的学情,注重足球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清文.小学校园足球特色活动的实践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4(18):14-15
[2]刘小莉.小学校园足球远不止“踢”那么简单:小学校园足球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7(6):49-50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