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课程,是小学课程中重点教学的课程之一,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在很多方面,生活中有很多的元素均涉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也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所以,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逻辑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充分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应用数学知识”这一特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并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利用,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的重要性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来就十分密切,而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相联系,除了培养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比较基础且简单的生活数学,例如时间、长度等单位的换算,车行驶的速度、时间、路程,还有零花钱的用处等,这些知识都是生活中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小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增强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能力。其次是带动学生的全面创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可以充分应用一些生活中常见且具有较大趣味性的生活例子,带動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此外,引导学生去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此往复,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方法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影响,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教学研究者重视,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丰富的生活知识,使得小学数学知识更加精彩。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特征,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而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备案中,教师将相关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转变,使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概念向问题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应用,让学生将解决数学问题变成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能较好地避免一些概念与公式的干扰,形成较好的逻辑思维方式。
2.设计并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对于一些趣味性的事物关注程度很高,且能够较好地吸收那些具有趣味的知识。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得数学知识融入这些活动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邀请家长一起加入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互动学习,使得一些生活化的因素更能表现出相关的教学内容。因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生活化教学活动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3.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标准来进行教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充分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式,将一些复杂的教学方法简单化,简单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标准形式的课程设计更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是十分单一,而是表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化思维方式。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小学生思维模式的研究与理解,经常性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利用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尊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帮助学生增强生活能力。此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等都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雅芳.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2):185.
[2]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3]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5):203.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