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生大学目标设立的期待与作用校级课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家校合作育人实践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

2017-12-26 07:39李玉梅田维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

李玉梅+田维艳

摘要: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两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合作,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现在高校的家校合作机制建立还有很困难,本文以"千人家访"为契机,以"质的研究"与家长探讨了家长对学生大学目标设立的期待与作用,关键是改变家长和学生的观念,积极交流,促进成长。

关键词:千人家访;质的研究方法;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07-02

1.研究背景

2017年暑假,学校进行了"暑期千人家访"活动,希望通过辅导员深入学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了解学生的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情况,为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更有针对性材料,同时期望能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家访,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形成家校联动机制,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0余年的辅导员工作,我深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合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如果对学生家庭和成长不了解是做不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然而现实是对家校合作育人重视不够,家校交流较少,交流模式单一,开展的力度不大等,家校合作育人效果不明显。

2.研究过程

2.1问题的提出。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知道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两个主要决定性因素,只有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合作,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因为地域原因,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较少,以前我都是用 "定量"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制作了家长调查问卷让学生带回家,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学习,结合本次"千人家访"活动,边学习边研究,也算是一个突破。

2.2抽样及对象的选择。我采取的抽样策略是随机抽樣,根据学校工作分工,我和刘老师一组在重庆市主城地区进行家访,根据《千人家访数据库》,我们组主要负责巴南区、渝北区和南岸区的29名同学的家访。

在访谈开始前,我希望能了解更多的信息,把家访的作用发挥更多,设立的维度如下:

2.2.1基本情况

(1)生源情况(省份、城乡情况,成长环境)。

(2)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类型;同辈子女数量;家庭经济状况等)。

(3)您对孩子的个人评价(性格、爱好、优点、缺点)。

(4)你比较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哪些情况(学业成绩、情感关系、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社会实践、身心状况)。

(5)您是否了解大学读书期间的打算及目标,你对此有什么期待?

2.2.2亲子关系情况。

(1)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情况,多久与孩子联系一次?交流内容?

(2)亲子关系中存在最大的问题?

(3)每学期末孩子是否主动告知在校学习表现和学业成绩?

2.2.3家校联系情况

(1)是否知晓校方联系电话,有无主动与学校方面联系?

(2)每学期末是否收到《致家长的一封信》

(3)对本次家访活动如何评价及建议

2.2.4特殊学生:家庭贫困、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等

(1)问题的表现。

(2)问题的原因(内因、外因)。

(3)家长和学生的应对与打算?

(4)在成长过程,是否有较大影响的特殊事件?遇到过什么打击或挫折?

随着家访的进行,我发现所有的问题设立都只考虑到我作为老师想了解什么,没考虑到家长想了解什么,同时对家长有什么作用,还有就是我的研究范围太泛、问题太多,研究重点不突出,在进行第二个家访时,我就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做了调整。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交谈过程中,家长对学生大学的了解要不就停留在学习上,要不就是"放手主义",如有家长就说到"除了给生活费基本没管他什么,管了也没有用",其实很多家长对于大学的了解很少,对于学生的大学目标认识很笼统,比如有学生父亲就说:"能自食其力,有责任担当",以致于学生在校表现怎样,对未来有何打算从来都不了解,全靠学生自己的摸爬滚打,经常有学生跟我说差不多是到大四才想起应该好好学习,可惜已经晚了。而作为家长不是要对学生的大学生活全面指导,但是应该与孩子共同探讨一下大学目标,家长的期待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我的研究的题目确定为"家长对学生大学目标设立期待与作用",将研究的维度修改为:

(1)向辅导员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思想品德、学生干部等情况并给家长交流汇报。

(2)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个人评价(性格、爱好、优点、缺点)。

(3)了解家长比较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哪些情况(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社会实践、身心状况等)。

(4)家长是否了解学生的大学目标,以及家长对此有什么期待?

(5)对于家长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学生大学生活。

(6)了解亲子沟通的情况(多久与孩子联系一次?交流内容?参与孩子的成长重要事件等,进一步关注学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

(7)特殊学生(贫困,学习困难、身心疾病)深入了解原因,对症下药,介绍学校相关政策。

结合学校16PF个人测评报告和家访活动,我从29名家访对象里选择了3名典型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分析研究。

艾同学(A),女,外国语学院学生2016级。单亲家庭,父亲因公殉职,母亲是公务员,家庭条件好,学生在校表现优秀,学生会干部,学习成绩优秀,其个性方面恃强性、兴奋性、幻想性明显处于高分,符合其学生干部身份,有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在人际关系上表现更为开朗而活泼,能够地与人交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果敢和魄力,但是有时也会优柔寡断、人云亦云。endprint

白同学(B),女,经济与贸易学院2014级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家庭条件困难,学习成绩优秀,善于运动项目,比如篮球,在个性上倾向于谦让、温顺,安于现状,缺乏自信,易适应环境和依赖别人,对指责易产生焦虑,坦白而通融。同时刚愎多疑、固执己见,对人不信任,与人交往常斤斤计较,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警惕性高,因此人际信任度很低,对别人有较多的戒备与防御,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合作的进行。

周同学(Z),男,表演艺术学院学生2016级学生。该生父母都是企业高管。该生性格活泼,乐群外向,但意志力弱,自制力差,对自己的认识清楚,对自己要求不高,经常管不住自己的。该生入校获得新生奖学金,但是大一因挂科太多和经常逃课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取消了奖学金的资格。

2.3进入现场及访谈。为了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现场,我提前跟学生辅导员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与学生家长预约。考虑到学校放假,家长们还要上班,特别约在周末或者晚上,同时在预约的时候也说明家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学生的大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所以在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措辞,不能不顾情况一味提问,同时也要积极的为家长答疑解惑,对后期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一定的建议。

我采用的是开放型访谈,在访谈的时候根据家长和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先是自我介绍,基本情况介绍,本次家访的目的介绍等,让家长能放心的与我们交流。同时按照提纲进行,对于大学目标的讨论是重点也是难点。围绕大学目标我会先问家长是否了解或者与学生交流过,交流的情况是怎样,是否达成共识等?还有就是访谈的过程中要真情实感,能够与家长共情,如与A母亲的访谈中,其母亲谈到A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其父亲2008年因公殉职的事情,几度落泪,同时也让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为孩子思考的好妈妈,在失去丈夫的极大痛苦中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担忧,同时经常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正确面对父亲的离去。进入大学后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学习,大学目标,尤其是大学目标的设立,家长和孩子多次交流,从孩子的成长过程,大学学习活动的参与,学生自己树立了考研目标。而Z的父亲虽然也对孩子的大学很多期待,但是目标笼统,而且还有点强求,他希望孩子能够去国外读研究生,现实是Z的学习成绩一般,英语很差,虽然在声乐上有天赋,英语歌也唱得很好,但在学生上确实有困难,学生家长都明白。

总的来说家长们对本次家访都很支持,而且看得出来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例如Z的父亲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我几度打断他的谈话希望其能心平气和的交流,但是Z同学说这就是他平常的情况。而B的妈妈则基本不说话,很多问题都是孩子回答的,B同学也说到其亲身父亲的情况,现在只想能找个好点的工作,让自己和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3.研究结论

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家访活动,在处理细节上还很欠缺,在收集资料上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关于录音、录视频家长都不同意,现在记录也不是很礼貌,给后期的材料整理增加了难度。而且我一开始设定的研究范围是"家校合作",希望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新途径,但是通过家访我发现首先要改变的家长和学生的观念。

关于大学目标的研究是我的重点,目标对于人生有导向作用,大学目标对于大学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家长和学生对于大学目标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交流的较少。家长们想当然的认为进入大学学生就可以自己成长成才,如Z的父亲就认为Z在大学表现很好,获得了新生奖学金在学校学习就是没有问题的,没有深入了解其在校的真实表现。对于大学目标家长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希望其能到国外的大学进修研究生;Z同学英语学习困难,对于去国外读研究生并不感兴趣,对专业学习感兴趣,但是公共课和英语课学习困难。较少的经济压力使得Z同学并不愿面对困难,通过交流我们觉得Z同学的大学目标应该更细化和具体。

4.研究者的思考

高校的家校合作是很重要,但是家长、学生和学校在认识方面都不足,过多的相信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控力,尤其是我们学校学生自制力和自控力都不强,所以很多学生在大学里面不能很好地规划大学生活。

在经历过高考后大学生一味的"享受放松",对于大学生活的"理想化",导致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迷茫,家長的期待是学生前进的方向。家长应该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好好跟学生进行交流,一起探讨大学的计划和目标,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能够少走弯路。学校教师、辅导员要积极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回顾学生本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努力探索大学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建设途径分析
顶岗实习中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教育工作研究
一名被拒绝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
书法训练促进听障学生心理康复的个案研究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与有效课堂教学个案分析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