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交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7-12-26 01:11张义强
当代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借贷社交金融

张义强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山东青岛266520)

互联网社交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张义强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山东青岛266520)

互联网社交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延伸,是金融垂直领域的最新实践。市场需求是互联网社交金融出现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互联网社交金融目前处于萌芽阶段,具有明显的社交、IT技术优势,但仍面临行业垄断、征信不完善、借贷观念落后、监管不力等挑战;所以应该把立足于市场细分、科学构建征信体系、提高借贷双方信任度、创新政策监管等作为着眼点,促进互联网社交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则从发展模式、优势、挑战、对策研究了互联网社交金融。

互联网金融;社交金融;IT技术;行业监管

“社交金融”最早由美国Social-Finance(So-Fi)公司提出并实践。So-Fi由4位斯坦福大学MBA学生创立于2011年,同年9月,So-Fi公司创始人MikeCagney从40位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校友处募集200万美元,以100个满足信用认证机制的该校学生为借贷对象,其贷款利率为6.24%,低于同期的联邦学生贷款利率6.8%。这是社交金融的首次实践,借助名校社交优势,重新建立信用体系,大大降低贷款违约率,成效显著。

“互联网社交金融”是用户在社交圈互相信任基础上建立起的借贷关系,具有风控好、便捷、借贷成本低等优点。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不健全、监管发展滞后、金融约束普遍的现状下,互联网社交金融引入社交朋友圈这一因素,很大程度上解决征信难的问题,引领新一代互联网金融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社交金融发展模式

国内外互联网社交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是2013年,互联网社交金融则始于2014年,并渐进发展成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1、面向高校群体的小微贷款模式

该模式以“靠谱鸟”为主要代表,其实质是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以名校校友为信任基础,辅之以高校的各项认证资料,从而实现高信用和低风险相结合的P2P垂直模式。与SO-FI公司相区别的是,首先贷款群体差异,国内高校会有每年的免息助学贷款,这不同于国外的高贷款利率情形;其次借贷理念的差异,国内金融发展滞后,借贷市场鱼龙混杂,违约成本低,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借贷观念。

2、社交工具化模式

该模式以“微信红包”为典型代表,微信红包其本质上是在社交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互联金融产品衍生品,采其用抢、发红包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娱乐性、互动性以及工具属性,对于用户有很大的黏粘性,从而行成“朋友圈+工具”的发展模式。

3、工具社交化模式

该模式以“支付宝”为代表,其实质是在金融工具化基础上加入社交元素。支付宝以前版本主打的是工具化,涉及衣、食、住、行等各项费用的支付,近期支付宝在最新的6.0版本上增加了类似于微信的交互界面,形成了“工具+社交”的发展模式。

二、互联网社交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社交金融以最新的IT技术为基础,以社交平台和社交软件为载体,以互联网金融为出发点,从诞生之初便显现出巨大优势。

1、新一代IT技术为互联网社交金融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新一代IT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支付技术)以及社交软件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社交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所统计的花呗指数、芝麻信用等信用指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这极大地降低征信成本;云计算与支付技术则能够使人们更加快捷地进行支付,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

2、依托用户社交建立起的借贷关系具有很强黏性

回顾整个金融的互联网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会出现跑路、欺诈等各种问题,关键原因就是征信系统的不健全,存在太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互联网社交金融基于互联网社交圈互相信任的特点建立起金融借贷体系,其依托社交圈本质是在社交层面利用信誉效应所形成的无形监管,而监管的主体由原来的企业和政府转变为社交圈的每一个个体,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违约成本并降低了征信体系不完善所带来的违约率。

3、网民年龄结构年轻化有助于推动互联网社交金融的发展

根据2014-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以10到39岁群体为主体,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大学生是该年龄段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和网购行为活跃。互联网社交金融产品可以进行差异化设计,满足这部分群体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借助于社交和网购活跃这个优势,获得更好的信任度和影响力。

三、互联网社交金融面临的挑战

相比美国等西方国家借贷观念的成熟度,国内由于市场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存在征信体系缺失、借贷观念成熟度不高等问题,互联网社交金融发展面临挑战。

1、互联网社交金融面临BAT行业垄断

当前市场的互联网支付手段几乎被阿里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支付和百度的百度钱包所垄断。由于上述三家公司名称分别以字母A、T和B开头,因此又被称为“BAT”三巨头。2015年和2016年随着打车软件如滴滴出行、快的打车以及UBER的出现,整个市场都面临司机、顾客双补贴的情形,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开通并使用BAT的支付方式。此后伴随着蚂蚁金服对个人、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发展,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的持续发力,百度与中信等传统大中型银行的合作,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几乎被BAT等互联网巨头垄断,高补贴使得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很高的准入门槛。如何在巨头垄断的情况下去寻找新的需求点是新晋互联网金融公司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征信系统不健全阻碍互联网社交金融发展

传统银行业由于存在信贷配给,对于借款人的线下审查有着已经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互联网金融行业虽然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IT技术,但是对于征信系统的构建尚无明确的科学标准。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征信系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地推式的个人信息认证,通过人力去征集借贷双方信息,以做到信息对称,减少违约率。虽然社交金融在某种程度上规避了一定的风险,但征信系统的建立仍然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性手段。科学的构建征信系统的相关度量指标是每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面临的重要挑战。

3、传统民间借贷观念严重影响互联网社交金融发展

目前“e租宝”等P2P公司的倒闭和跑路,整个P2P借贷行业进入到最后的整合阶段。当前的P2P借贷的发展更多地和传统民间借贷相联系,只是传统民间借贷的线上克隆,导致传统民间借贷的诸多不良行为势必加深人们对于P2P网上借贷的恐惧感,这间接影响了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何增强借贷双方的信任度,降低人们对于借贷的恐惧,更新借贷观念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4、政策监管影响互联网社交金融的走向

近来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始显现各种跑路、破产的问题,凸显了该领域的监管难题。政府监管能否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能否创新性地灵活应对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是金融监管机构乃至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们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

四、互联网社交金融的发展对策

1、进行市场细分,深耕大学生市场

互联网社交金融的性质与特征决定其必须要满足特定市场的人群。传统的互联网公司BAT都是在全品类上扩张,大学生市场尤其是借贷市场是相对空白,没有形成绝对性的垄断。

建议推出满足大学生群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在借款层面可以自主选择利息、还款期数以及借款金额,在提现层面应该极大地缩短提现所花时间,在还款层面可以针对还款的每期进行二次分期;实行差异化贷款利息,当学生按时还款或者提前换款时可以降低利息率,有助于降低违约率;简化认证资料的注册及申请流程,可以借助于微信、微博、淘宝、支付宝账户等,也可以直接用手机号注册,动态登录。

2、改变传统借贷观念,增强借贷双方信任度

借贷利率高低直接影响借贷活跃度和贷款规模,应强调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的高利贷在借贷利息上的差异性,摈弃收取任何费用都是高利贷的观点。

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应加强信息披露,产品条款要简单明了,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增进借贷双方的信任度;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明白其中的风险和收益,熟悉保护自身利益的渠道和机制,包括赔偿机制、仲裁机制和诉讼机制等,提升主人翁意识。

3、科学构建征信系统,创新政策监管

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混业特征,暂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管理,造成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系统的缺失。

各金融监管机构亟待建立统一有效的相互协调机制。首先,应加强准入监管,引入“谁开设机构,谁负责风险控制”的机制;对金融平台的规模、经营环境、法人代表和高管设立基础准入标准;其次,强化信息监管,建立互联网借贷平台的信息披露机制,保障交易的透明度和消费者的知情权,防止出现关联方交易和各方利益受损;再次,应建立动态信用评级体系,根据借款人的信息状况实时更新数据指标库,实现长效的动态认证。

五、结论

互联网社交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特性发展而成,对于当下中国诚信缺失、征信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健全的现实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违约贷款的发生。互联网社交金融借助差异化竞争优势,立足于大学生金融借贷市场,对于借款者的学业、就业和创业指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互联网社交金融在金融创新方面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在资本与金融、技术与创新领域的突破口,对于我国当前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必然会迎来井喷式发展。

[1]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J].财贸经济,2015(10).

[2]宋琳:我国互联网社交金融兴起问题探析[J].西南金融,2015(9).

[3]邹宗森: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关系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3(8).

[4]王会娟、廖理: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4).

[5]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6]邹宗森、原磊、郑琳:资产质量、资本监管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扩张?[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5).

[7]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

(责任编辑:林志红)

猜你喜欢
借贷社交金融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