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珊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成绩获得提升的同时,个人道德品质、能力、个性和身体等方面均能够健康发展。中学体育学科作为中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体育 ;素质教育;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0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我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加快,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无疑给我国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新一轮课程改革也逐渐全面推开。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长期以来在“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整个社会的教育呈现了畸形发展的态势,一切为了分数的单一目标追求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自主能力培养、身体健康成长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意味着教育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发展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就目前来看,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潜在的问题。笔者现就张掖市第一农业中学体育学科为例来谈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一、明确体育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要落实新课改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体育运动、锻炼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素质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同步发展和进步。现在的体育课程又被称作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称呼上的变化事实上也说明了当前体育教学既是体育知识的学习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体育技能和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一方面是為了强身健体,在此过程中也能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队意识,使学生敢于竞争,能够战胜自己。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在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体育爱好,并能够持之以恒。
从现实来看,现在的学生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宅”在家里上网成为了很多学生每天除了学习之外的第一选择,再加上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现在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精神上也越来越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中学体育学科也要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指导来开展体育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健康地成长。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新课改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所谓主导是指教师既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合作者、引导者。这说明新课改下教师要承担更多的角色和任务,对于教师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高要求下,教师必须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和教学能力。不仅仅在专业知识上过硬,还要能教、会教,特别是能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地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并通过展现体育课程的魅力,使学生爱上体育课,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可能优化。
三、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双向的过程,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效果的是学生学的效果,所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核心。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时候课堂往往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实际意愿得不到尊重,这无疑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我们教师教育的核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现实状况来安排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敢于针对学生需求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者变化,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逐渐使上体育课成为学生们内在的需求,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四、不断丰富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学目标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实现,要想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体魄和全面人格的目标,必须丰富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和完成我们的目标,以不同的内容达到同样的目标,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考验。教师要在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制定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的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五、完善评级机制,全方面来评价学生
学生个体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这种差异有可能是先天的也有可能是后天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通过这种方法来保护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的热情,肯定学生在自我付出上取得的点滴进步,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以人为本,为学生未来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一凡.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1(1):84 .
[2] 刘有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的教学模式[J]. 新校园:理论版, 2012(1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