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初探

2017-12-25 14:18杨淑岩
学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合作探究评价体系

杨淑岩

摘 要: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提倡,目的在于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心理相容、关系和谐的学习习惯,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可以组建小组,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设置问题应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合作探究;小组建立;问题设计;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88

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施展呢?我觉得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理组建小组,有效组织学习;巧妙地设计问题,问题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一、合理组建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以5人一组为宜,组编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差异,性格差异等组成互补性学习小组。小组长轮流担当,教师定期培训小组长,组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具体做法: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操作及学习资料的搜集;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和合作过程的记录;还有两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做出汇报,并互相补充。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不变的,我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在一定周期后(一个月左右),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二、问题的设计

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合巧妙地创设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静思揣摩,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挑战性

例如,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的作品(用墨书写)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为什么?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2.回忆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和氧气反应,并且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的物质也不同。这是碳的什么性质?如何书写这两种情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碳和某些氧化物反应时,可以夺得氧化物中的氧,这说明了碳的化学性质?试着描述碳和氧化铜反应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成这样的问题链进行教学,就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开放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例如,我们给出了几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途径;又给出了制取气体的要求。请学生根据要求选择方案。

实验室制取气体满足的条件:(1)制得的气体要纯净。(2)反应条件要容易控制。(高温、高压在实验室中不宜实现)(3)反应速度要适中,操作简单方便。(4)取材方便,价格便宜。(5)环保。

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1.C+CuO=Cu+CO2↑

2.C+O2=CO2

3.CaCO3+H2SO4=CaSO4+H2O+CO2↑

4.Na2CO3+H2SO4= NaSO4+H2O+ CO2↑

5.Na2CO3+HCL=2NaCL+ H2O+CO2↑

6.CaCO3+ HCL=CaCL2+ H2O+CO2↑

由分析可以知道,第六种方法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探索性

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冲突,在形成各种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探讨,取长补短。例如,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教师提供的答案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学生则想出这样的方法: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集气瓶,若有浑浊现象,则气体为二氧化碳等。

三、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具有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把置身于班集体中的本来孤独的个体,在共同问题的“聚集”下,让学生排除个体而群策群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本身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合作能使学生之间有较深层次的人际交往发生,对提高学习质量有显著的效益。也可以说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避其质而谈其形,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在此,我仅就课堂活动谈论一下评价方式。可从时间、课前准备、发言踊跃性、积极合作、纪律、动手能力等方面来衡量。(等级为优、良、中、差)

我觉得在当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希望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给予帮助:(1)对讨论的问题缺乏认真的设计和思考。(2)对讨论的效果和质量缺乏深刻的反思。(3)注重了讨论的形式忽视了讨论的时机和讨论题的研究。(4)讨论中仍然是优生当代表,由优生思维代替了中等及学困生思维。(5)如何解决讨论过程中的“闲人”,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87-88.

[2] 万爱萍.浅谈合作学习在化学课上的应用[J].中小學电教(下),2011(8):44.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合作探究评价体系
精设计,巧提问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