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2017-12-25 14:08朱解伟
学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个体差异主体地位

朱解伟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充足发展,这一要求落实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应以现代教育理念充实和提高自己,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教师素质;主体地位;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46

当前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教育对象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仅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也关注教育对象在道德、能力、个性、心理和身体等方面全面的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理念需要改变,要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初中体育学科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课堂教学承载的使命是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基本体育项目的锻炼技能和技巧,同时在此过程中强健体魄、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学会挑战自我、克服困难。重视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进步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把体育科目列入了中考升学考试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高度重视。那么,在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行为的落实,是需要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作为指导的,也就是常说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学来说,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认知,使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落实者。

长期以来在“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包括大部分家长关注最多的就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音、体、美等科目无形中就被划入了“副科”的范畴,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尴尬角色。而部分教师也受此影响积极性下降,对于学科专业教学越来越失望。而新一轮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体育学科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当然也给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标要求、研究教育对象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敢于把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大胆地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

二、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角色是这样定位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作出一定调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研究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成长需求,要把常规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把体育项目的学习趣味化、个性化,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对于一些常规项目,尤其是800米、1000米这类学生感觉困难的项目,在保证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还要把意志品质教育融入其中,激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并且能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全方位育人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如此,我们的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再加上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在体育学科的学习方面难免会存在着差异,具体到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會存在着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的较快、学习效果较好;而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掌握起来较慢,甚至长时间学不会。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们很多教师可能从情感上更喜欢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而那些学困生可能成为教师着急的对象,甚至有时教师在语言上可能会有过激的表述。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

体育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育爱好,能够养成重视体育锻炼、科学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且在此过程中磨炼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充分发挥活动课的辅助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与补充,仅仅依靠体育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毕竟时间有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倡议在全校班级课外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班为单位,按性别、体质状况、技术水平、体育爱好组成若干个课外体育活动小组。每组10~15人,设小组长1~2人。为了简化组织和便于领导,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与体育课小组统一起来。小组长的条件是:能积极、热情、主动为同学服务,善于团结同学,大公无私,工作认真负责。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信任的同伴当组长,将更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布置工作,帮助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订好锻炼计划,听取小组长的思想和锻炼情况的汇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小组长负责发动本组同学参加锻炼,搞好组内团结,切实执行锻炼计划;经常向体育教师汇报小组情况,争取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协助教师布置好场地、器材;负责集队点名,带领同学们做准备活动;练习时给同学保护与帮助,记录练习次数与成绩;练习结束时带领同学做整理活动和组织同学收拾器材等。这样不仅仅能够弥补体育教学时间上的不足,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贯彻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让他们学会认知美、学会团结互助,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因此,初中体育并非可有可无,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好初中体育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曹淑忠,姚娟在比较中生成 在反思中感悟[J].体育师友,2009(6):44-45.

[2] 刘平清.试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0,3(1):66-67.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个体差异主体地位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