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学朝
摘 要: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中,因此,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完善目前的语文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积极自主性的目的,使得语文学习变成快乐学习,进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并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问题;策略;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30
语文一直以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科目,想要取得好成绩或者在成绩上提高分数是非常困难的,这在高中阶段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语言科目具有综合性、灵活性、思维性特别强的特征。另一方面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们的教学环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靠死记硬背在语文科目上自然无法取得理想成绩,也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目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实践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只注重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高中教育,更多的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标,使得部分教师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却忽视了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其实,语文良好效果的取得是有赖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只有进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但现在的教学过程,学生思考很少,只是机械地做题;对于一些名著,教师也只是进行纲要性的讲解,不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导致学生对一些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把握得很不到位,对文章里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很难理解。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对名文名篇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逐步下降,并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从而使得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都不能得以提高,并进而影响其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片面讲解知识点,不能结合背景知识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概念
目前有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知识点,这种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通常情况下,教师讲解疏通文义,概括文章中心,整个过程学生都是作为场上的看客,不能参与其中,学生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造成教师累,而学生置身世外,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将文章的背景以及一些社会情况介绍给学生的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从而不再畏惧文言文的学习。其他类型的文章在学习时也是一样。但是,现在部分教师或由于时间有限或由于自身水平限制,不给学生介绍整体知识,使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自然效果不佳。
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语文素养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以期使学生成绩获得提高,并达到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改变教学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想的学习状态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现在的状态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成为引导者和点拨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灵活多样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并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局。
(二)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照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语文小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采取改編课本剧、即兴演讲、情景对话、课堂讨论、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才华的机会,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而学生在参与创作过程中,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又为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和知识积淀的机会。
(三)将课堂内外知识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
语文的知识丰富庞杂,其涉及的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片段知识,更应该是将课本中的知识和课本之外的政治、历史、科技、社会等知识融为一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详细的知识要点,更要带领学生关注知识要点之外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感情。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祝福》时,可以将鲁迅的小说集《彷徨》的出版作相关介绍,1924年《祝福》发表于《彷徨》的第一篇,故事表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它以祥林嫂的生活遭遇,揭示了封建思想观念和礼教对广大人民,尤其是对妇女的愚弄和摧残,结合这些提示,学生对于那个陌生时代的人民也多了一些了解和同情,同时也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两条路径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进而提高教学整体效果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丹.问题意识在课堂中的运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3.
[2] 张晓东.试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