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改革深水区。201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政府全面深化结构性变革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发展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件大事。那么,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可作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导向。当前,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行业和产品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产品质量和服务较差、部分行业对环境破坏较大、部分地区公共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落后、部分群众生活水平不够高等。综合分析来看,这里面既有总量性的问题,也有周期性的问题,但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速之所以放缓,并非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的结构性错配。所以,要推动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消解无效供给过剩,扩大有效供给,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其目的是要在不新增过剩产能前提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激发市场潜在需求。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孤立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强调的生产,需求强调的是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没有供给,需求无法实现;没有需求,供给无从谈起。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两面。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提到了要释放新需求,适度扩大总需求,是供给和需求的协同调整,是供给侧的体系性完善。它不是单纯的保增长举措,而是在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供需新平衡。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用差别化的产业、区域政策甚至用行政办法来调整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词是“改革”,要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而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涉及行政管理、产权、土地、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社会福利、生态制度等所有重要的改革。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