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丽真,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幼儿园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思路初探
文/马丽真,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幼儿园
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萌芽阶段,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有适应环境,获得身心成长的实际需要,更需要从社交等多个层面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基础。鉴于幼儿每天多是以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主,幼儿教师身上承担的责任可想而知。笔者在幼儿园从教多年,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借本文表述自身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路。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教育;思路及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幼儿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应当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幼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将一辈子受用不尽。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行为习惯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时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习惯由为重要”。笔者认为,习惯养得好,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生理的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而环境与教育则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来看,这些并不是在进入幼儿园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园前就有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抚养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难发现,当今社会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幼儿躯体的、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儿精神的、心理的健康,积极地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得到有效的矫正并健康成长。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的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缺乏成人的正确指导等多种原因,许多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导致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健康。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幼儿教师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能够用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要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做。在提出培养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反之,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予以批评纠正。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使幼儿逐渐形成是非标准。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引起幼儿积极的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做游戏等活动,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加以鼓励也是非常有效的。虽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人鼓励孩子不讲方法,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孩子的不良欲望,最终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健康良好行为习惯工作中,要讲究方法,鼓励就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罚。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此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其他小朋友。因此,笔者认为,幼儿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教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首先,通过家园信箱、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和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的认识。其次,要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面对面交流、打电话、家访、写便条等不同形式与家长勾通,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养;对行为习惯差的幼儿,了解造成不良行为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我们幼儿教师要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地给予真挚的帮助和鼓励,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这将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良好效用,也是教育部门所倡导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塑造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与此同时,只有让孩子做到在任何地方都一个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