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专注力
文/郑伟,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当前,中职学生上德育课玩手机不听课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把学生们的专注力重新转移到教学内容上去,是我们每个德育教师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学都将付诸失败。本文主要分析学生上课玩手机不听课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德育课堂上的专注力,提出一些自以为有用的方法。
中职学生;德育教学;专注力
随着手机的普及,中职学生基本都是人手一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德育课时,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做“低头族”玩手机。这种现象在各中职学校都普遍存在,虽然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纪律”,让课堂教学过程有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那么多学生的意识游离于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之外,也使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出现这种似乎有利教学实则对教学有着巨大杀伤力的尴尬现象,归根到底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中职学生在经历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后,早已把德育课看成一门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自然在实际行动中就对这门课程抱着轻视的态度,缺乏必要的兴趣,
我所在的学校目前使用的是劳动版德育教材,实事求是的说,这版教材的编者是用了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正是因为内容太多,涉及的范围太广,很多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的重复,实在已经是老生常谈老的掉牙;还有一些内容犹如遍地撒盐似的这儿说一点,那儿说一点,每个知识点都点到即止,往往刚刚开头又草草结束,没有进一步的展开,对学生而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自然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德育教师中有很多人上课时都是按照教材教参上说的教,把教材教参当成一种必须完成和贯彻执行的计划和标准,谨小慎微的从不改变任何内容和课时分配。这样做是有好处的,既省事又保险,既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找资料备课,又可以要能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简直是两全其美。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刻板教法,缺乏个性和灵气,没有融入教师的智慧和情感,更没有渗透教师的思想和追求,无法灵活地随机地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无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德育课教学的专注力无法得到显著提高,那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始终是镜中花,水中月,只能说说而已,实际却永远无法实现。如何能提高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内容的专注力,个人愚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名中职德育教师,要想使其教学内容获得学生的关注,首先就要切实转变教学心态。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书,而是要真正实践师者的职责,即传道、授业、解惑。
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艰辛程度不亚于任何科学研究。我们的学生受年龄所限,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充足的能力去认识其所处的环境。虽然他们当中有少数人真的让人感到头痛,但是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很有希望的,是可以教育好培养成才的。对于他们,我们作为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绝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必须要耐得住性情,忍得住挫折,才能收获繁华。通过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哪怕只是引起他们一丝情绪上的波动,对我们而言,也是成功!勿以善小而不为,当这一丝丝情绪上的波动不断作用于学生的内心,谁敢肯定下一丝的情绪波动不能够震撼他们的心灵,成为量变引发质变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这份真正为人师者的至诚,我们在课堂上的任何讲授都是很难获得学生关注的。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的习性也在不断变化。中职德育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要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不能再墨守成规的端着一脸严肃的所谓师道尊严,面对学生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这样只能让学生对我们望而生厌,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排斥感。教师和学生之间相看相厌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只要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不妨换一副温和的面孔,经常性地面对学生保持微笑,适当的在表情和语言上向学生靠拢,甚至适度卖萌也无不可。学生会感觉这样的教师并不是他们的对立面,更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和他们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的年龄稍长的人。这种相似之处解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缓和了彼此的关系,可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环境,改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态度,把他们的专注力转移回教学内容上来。我院护理系教师在这个方面就做的很好,和学生们的关系比较融洽,能在一定程度做到亦师亦友,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系。
现今的德育课教学现状要求我们德育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需分清主次,不能简单的按照教材内容按顺序教学,把教材过一遍就万事大吉。我们必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立足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要敢于丰富一部分内容,介绍更多的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因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少年人的好奇心尤盛。对于教材教参的内容,有些老生常谈,可以减少课时甚至一带而过的部分,我们要大胆调整;有些不能调整的核心内容,也要学会“新瓶装旧酒”,换一个角度去讲解。
比如,在教授爱国守法相关内容时,学生一听到热爱祖国,估计就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这部分内容虽然的确是必修的核心内容,但是学生们实在是太熟悉了,从小被教育要热爱祖国已经好多年了,而且教育的方式通常都是相当的直白。如果我们还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继续直白地教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是不会有多少学生愿意专心听下去的。
这个时候我通常会为学生增加讲解祖国和政权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热爱祖国和热爱政权的区别与联系等内容。这些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都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很有新鲜感,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挑起学生的好奇心,更易于他们加深和巩固热爱祖国的信念。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专注力,把心神和精力更好的集中在教学内容之上,有效地配合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与德育内容的整合能够将抽象内容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学生也能更好的抓住知识重点。这样对于教学中抽象内容,予以形象具体化展示,跨越以往思维上的障碍,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字、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充分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既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还高效生动省时,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外,我还尝试使用新型云平台教学软件,让学生下载云课班移动教学软件APP到手机通过网络连接到系统,使学生通过手机软件能全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上课前的签到,到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到最后布置作业、测试、评价,都可以在网上移动教学软件来完成。这种教学软件的应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接加入教与学的过程之中,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成员,能便捷地学习新的知识,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迅速得到解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目前来看还是很理想的,有效地提高了德育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专注力。
我们要努力把学生的专注力吸引到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上去,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地转变自己以适应形势,一切有利于把学生专注力转移回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方法,我们都要敢于去尝试。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EB/OL].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
[2]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2.
[4]王汉澜,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