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模型的开发和利用

2017-12-24 08:40周顺钿
数学通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棱长三棱锥二面角

周顺钿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310003)

2016年以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基本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的“老”三大能力和“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的“新”三大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章建跃先生指出: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扎实开展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搞出一批“核心素养统领下的数学教学案例”,使抽象的“核心素养”获得具体事例的支撑[1].

“数学建模”包含模型建立和模型应用两大方面,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单墫先生说:“模式教育容易产生定势思维,束缚创造性,但完全没有模式,也使初学者难以把握,正如围棋中的定式,需要根据情况灵活应用、不可拘泥.”[2]正方体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空间模型,掌握正方体的结构特征,以正方体为模型可以“生成”许多优美的空间问题,许多空间问题如果将它置于正方体模型之中,其结果甚至可以一望而解.

1 正方体模型的价值分析

1.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最特殊且内涵最丰富的几何图形,它享有“万能模型”的美称.正方体作为立体几何教学的一个关键突破口,是因为它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正方体是学生最早接触和最熟悉的空间图形,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借用它进行立体几何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克服畏难情绪,有助于学生观察点、线、面位置,降低思维难度.

(2)正方体能完美体现立体几何核心知识.正方体包含了众多的空间中基本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基于正方体模型,即可把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梳理清楚.

(3)对正方体进行切截、割补,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柱体、台体、锥体等,既可以拓展、丰富立体几何的研究空间,又体现出图形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正方体是探索解题思路的重要突破口.很多立体几何问题由于线面关系复杂或图形不容易画出,容易导致思路阻塞,借助正方体模型,可以把研究对象置于更大的背景之中,从而在整体上更好地看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正方体包含了众多的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剖析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理解正方体,并高度重视正方体的作用.

(1)棱长为a的正方体有以下常见特征

(i)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满足面数+顶点数-棱数=2(欧拉定理);

(ii)正方体的12条棱可以组成24对异面直线;

(iii)正方体有13条对称轴、9个对称面;

(iv)由正方体的顶点组成的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形8个,直角三角形48个;

(v)正方体绕其对角线旋转120°后,与原正方体位置重合;

(vii)一个平面截正方体,其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矩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正方体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线、面往往单独形成研究系列.例如正方体的棱、面对角线、体对角线通常简称为正方体的三类线,正方体的底面、对角面、与同一顶点相邻的三个顶点构成的截面,通常简称为正方体的三类面,围绕这些线与面可以编制出一系列有趣的空间问题.

(i)求三类线两两所成角的大小;

(ii)求三类线与三类面间线面所成角的大小;

(iii)求三类面间分别组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经过加工,会得出有长久保存价值或基本重要性的典型结构与重要类型――模式,将其有意识地记忆下来,并作有目的的简单编码,当遇到一个新问题时,我们辨认它属于哪一类基本模式,联想起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以此为索引,在记忆贮存中提取出相应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这就是模式识别的解题策略[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发挥正方体模型的价值,积极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

2 正方体模型的开发和利用

“生”和“成”是构成“生成”的两个方面.“生”是指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含有产生、出现、创造之意;“成”为形成之“成”或成果之“成”,强调事物变化的过程和结果.“生成”指事物的出现、产生与形成过程,具有过程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意义,它是一种既有起点又有终点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发掘者,正方体模型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2.1 提取

“有效提取数学信息”是指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文字、图表等信息呈现方式中提取准确、必需的数学信息.正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所必需关注的基本目标.正方体具有丰富的点、线、面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源,从中“提取”一部分加以研究,就可以“生成”许多优质的空间问题.

2.1.1 生成概念辨析问题

立体几何中许多概念性问题,都可以从正方体中找到相应的模型.

例1(1)三棱锥的四个面最多可以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

(2)三个内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3)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

图1 图2 图3

分析:以正方体ABCD-A′B′C′D′为模型进行有效提取.(1)如图1,三棱锥D′-ABD的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故三棱锥的四个面最多可以有4个直角三角形;(2)如图2,空间四边形ABB′D′有三个内角为直角,但它不是矩形;(3)如图3,二面角A′-AD-C的两个面分别与二面角D′-CC′-M的两个面垂直,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1.2 生成三视图的问题

三视图问题常常是由几何体提取部分后逆向编制而成的.

例2(1)(2014全国1理12题)如图4,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图4

图5

分析:如图5,从边长为4的正方体中提取三棱锥D-ABC,再画出三视图就“生成”了这个高考题,其最长的棱长为DA=6,选B.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6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图6

图7

目前,全国各地设计的三视图问题的难度都有上升趋势,实际上要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是容易的,但要学生逆向画出直观图,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2.1.3 生成角与距离的计算问题

角与距离的计算是立体几何的核心问题,由正方体“生成”问题是一条讨巧的捷径.

例3(2016年天津理17题)如图8,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四边形OBEF为矩形,平面OBEF⊥平面ABCD,点G为AB的中点,AB=BE=2.

(1)求证:EG∥平面ADF;

(2)求二面角O-EF-C的正弦值;

图8

图9

分析:如图9,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提取多面体EF-ABCD,就“生成”了2016年天津理17题,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可轻松地解决相关问题.

(1)求证:ADBC;

(2)求二面角B-AC-D的大小的余弦值;

图10

(3)在直线A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ED与面BCD成30角?若存在,确定E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图11

分析:如图11,在单位正方体中提取三棱锥A-BCD,就“生成”了2006年江西理20题.

2.1.4 生成球的切接问题

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都是很好的研究对象.

例5如图12,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内有一个内切球,M、N分别为AB、CC1的中点,且MN与球交于E、F两点,线段EF长为( )

图12

例6(2007年复旦自主招生题)棱长为a的正方体内有两球互相外切,且两球各与正方体的三个面相切,则两球的半径之和为( )

图13

2.2 嵌入

“嵌入”的字面解释是“牢固地或深深地固定或树立”,如果一个空间问题的研究对象可以置于一个正方体中,那么可以从整体上更好地看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嵌入”和“提取”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图14

评注:本题考查球与正三棱锥的切接问题,若直接利用三棱锥来考虑难度较大,注意到条件中的垂直关系,把三棱锥转化为正方体来考虑就容易多了.

例8(2009年江西理9题)如图15,正四面体ABCD的顶点A,B,C分别在两两垂直的三条射线Ox,Oy,Oz上,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 )

A.O-ABC是正三棱锥

B.直线OB∥平面ACD

C.直线AD与OB所成的角是45°

D.二面角D-OB-A为45°

图16

分析:如图16,将正四面体ABCD“嵌入”正方体中,则正四面体的棱为其所在正方体的面对角线,从正方体中观察此图,易知直线OB∥平面ACD是不可能的.选B.

评注:利用正方体与正四面体之间的“蕴含”关系,借助正方体模型可轻松解决正四面体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9(2006年江苏9题)两相同的正四棱锥组成如图17所示的几何体,可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使正四棱锥的底面ABCD与正方体的某一个平面平行,且各顶点均在正方体的面上,则这样的几何体体积的可能值有( )

A.1个 B.2个 C.3个 D.无穷多个

图17

图18

分析:如图18,由于两个正四棱锥相同,所以所求几何体的中心为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ABCD中心,由对称性知正四棱锥的高为正方体棱长的一半,影响几何体体积的只能是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ABCD的面积,于是问题转化为考察边长为1的正方形可以有多少个内接正方形,显然有无穷多个.选D.

评注:正方体是大家熟悉的几何体,它的一些内接或外接图形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学会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

2.3 运动

“动态”立体几何问题由于注入了某些变化的点、线、面、体等元素,常常集“知识的交汇性与综合性、方法的灵活性与多向性、思维的变通性与深刻性”于一体,使立体几何问题更富思辨性、开放性和挑战性,这与“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原则相吻合.将正方体中的某些要素“动”起来,甚至将整个正方体“动”起来,是一个很“时髦”的“生成”手段.

例10(2017年4月金华十校模考题)如图1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是直线CD、AB上的动点,点P是△A1C1D内的动点(不包括边界),记直线D1P与MN所成角为θ,若θ的最小值为则点P的轨迹是( ).

图19

A.圆的一部分 B.椭圆的一部分

C.抛物线的一部分 D.双曲线的一部分

例11如图20,直线l⊥平面α,垂足为O,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A是直线l上的动点,点B1在平面α内,则点O到CD1中点P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如图23,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将OE下移至O′E′.当正方体ABCD-A1B1C1D1绕着OA旋转一周时,平面C1D1DC的法线OE(也即O′E′)绕着OA旋转一周时形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记平面C1D1DC的法线O′E′与平面α的法线OH所成角的最小值为β,平面C1D1DC与平面α所成

教学是在资源的不断“生成”与“利用”的反复交替过程中进行的,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教师作为教学信息的重组者,在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时,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动机、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信息的价值、推动信息的增值,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布鲁纳曾经指出:“我们教师的目的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们在正式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棱长三棱锥二面角
立体几何二面角易错点浅析
综合法求二面角
求二面角时如何正确应对各种特殊情况
设出一个具体的数量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求二面角的七种方法
五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
两道三棱锥题目的探究
促进数学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