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设问解读难点课文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浅谈

2017-12-24 15:56曾红霞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大寨完小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观潮写作方法板书

文/曾红霞,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大寨完小

巧用设问解读难点课文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浅谈

文/曾红霞,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大寨完小

对于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和情景进行教学非常困难。文章介绍了采用设问的方法,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小学语文课文《观潮》的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课文,学会按观察顺序进行写作的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方法

《观潮》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本来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因为我们贵州地处西部山区,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见过大海,更没有人观察过涨潮,上这篇课文前总觉得无异于纸上谈兵,感觉教学难度比较大。我上这篇课文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再借用视频及图片等PPT的现代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课文。

1 新课导入

上这篇课文时,我是采用设问的方式进行解题切入新课。上课铃一响,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课文“观潮”,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观”是什么意思?“观潮”是干什么?昨天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课文作了预习,那么同学们请想想,这篇课文发生的地点是在什么地方?作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世人怎样看待钱塘江大潮,或者说钱塘大潮在世人眼中是一种怎样的景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这个称号何时有的?从哪里知道?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介绍这天下奇观的?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大纲对四年级阅读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即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懂得题和文的关系,养成读文先读题的习惯,学会以题目为线索去阅读文章,并能找出表达中心的词语和句子。同时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阅读课文,回顾写作顺序,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带什么去?)老师建议大家带好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明白,要用心听、仔细看),现在做好准备了吗?好,我们现在马上出发,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是为了下一步能带学生入境界奠定基础,其次以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要用心听、仔细看,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渲染气氛

导入了新课后,接着我用课文中的语言,同样是设问的方式继续渲染气氛: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浪潮来了没有?关于潮来之前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书上哪儿告诉我们?

引导学习第二段,自由朗读第2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静,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依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点地方,且语言通俗易懂,我基本略讲,略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之后,谈谈“潮来之前”的景观特点,使学生理解这些特点反衬了“潮来时”天下奇观的“奇”,接着引入下段的学习。

3 进入主体

进入主体之前,我这样采用多媒体和朗读课文的方法通过设问过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放江潮来时的录音)请大家发挥耳朵的作用,用心听,一会儿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在文章哪儿详细告诉了我们?引导学习第三段(3、4小节),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入境”。

3.1 抽2名同学来朗读3、4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自由朗读,用“____”划出有关词句。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理解“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齐读“哪声音”指什么?“山崩地裂”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震耳欲聋、地动山摇、山呼海啸……)?相比之下哪个词更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颤动”可否换成“抖动”、“震动”?(不行,颤动是指短促而频繁的振动,幅度最小,用于此处较恰当),引导读这句,要读出排山倒海之势。请同学们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把描写江潮声音的句子朗读一下(自由读、分组读)。

3.2 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好,不过老师呢要提两点要求,第一要用心听,仔细看;第二把你看后的体会告诉大家(师放录象)。听录音、看录像、说感受,可以让学生对“潮来时”先有感性认识,随后再学习文章,易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是怎样描写的?轻声朗读文,用“……”划出有关词句。检查学习情况,相机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 —白色战马,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什么?从远处看怎样?抽读相关的这句话:“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理解“这条白线”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逐渐”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练习说句话?再近些呢?抽读“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联系实际(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两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会是“白色城墙”?这与“线状”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最后我进行总结:刚才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了一次潮,钱塘江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那么壮丽,那么雄奇,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因为作者运用了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以后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来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

猜你喜欢
观潮写作方法板书
观潮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钱塘江观潮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赵学敏书法作品《七绝·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