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霞,孟会玲
(西安外事学院 自动化工程系,西安710077)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彭丽霞,孟会玲
(西安外事学院 自动化工程系,西安710077)
近年来,我国针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系列举措,其中,大力推动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我国民办高校及其在校生的数量获得大幅增长,民办高校在传统单一办学格局之外获得了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虽然民办高校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和经济多方面需求得到巨大满足,但从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巨大困境,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极为迫切。因此,首先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概述,进而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而言意义重大。其实现了传统高校办学格局的巨大突破,使高等教育环境更加开放和活跃,公办高校在相应冲击下不得不进行自我升级和改革,使得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均获得巨大提升。同时,从国家而言,高等教育的办学路径更为宽广,社会成员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接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强化人才建设而言意义重大。而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来看,源于其较公办高校的相应差别,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为其办学管理当中的薄弱一环。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1]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队伍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民办高校要想实现办学质量新的突破,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十分喜人,未来的发展势头良好。而具体来看,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尤其体现在社会认同感上。相较于公立高校,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感仍不高,往往轻视甚至歧视民办高校以及在内的教师和学生。同时,民办高校在教学资金和科研资金方面相对交叉,资金支持没有保障,社会保障不强,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同时,许多民办高校在激励机制建设上仍不完全,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大于精神激励,许多教师因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缺乏工作激情和成就感,也多优先选择公立高校。一些已经进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师人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尽力逐步转入到公立高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首先源于社会环境不佳,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压力影响下很难进入到稳定的工作心态,往往在压力之下选择离开。同时,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政策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在保障上仍然不够到位,民办高校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多个方面远远不如公立高校,教师很容易出现心态上的问题而选择离开。虽然国家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期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但其政策相对模糊,支持和落实力度不够[2]。此外,民办高校的教师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之间的联系性认识不足,很难与民办高校一同谋求更大发展。另外,民办高校教师面临相应的招生任务,心理压力较大。
民办高校在管理机制上往往采取家族式管理,在制度方面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不强,很难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和有效。同时,家族式管理模式往往以办学利益为先,忽视了教育的自然规律,导致经济为先,大学治学之本丢失。对于该管理价值观,许多教师往往不认同甚至较为反感,也就造成教师的归属感较弱,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可选择的余地仍较多,也就很难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青年教师在接受教师培训方面颇为不足,民办高校相应的培训机制薄弱,再加上文化氛围、商业气息过重,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必然没有很强的归属感[3]。
由于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也就导致其在教师人才的引进方面退而求其次,进入的教师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往往为两头大和中间小,即高年龄层教师和青年教师较多。而青年教师往往在价值观方面更加多元。此外,民办高校受制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不足,民办高校自身在政策福利和制度管理方面又存在相应的局限性,也就造成教师在理想信念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不强,只将教师作为工作职业,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爱生之心淡漠。面对这种难题,民办高校虽然认识到相应的问题,但很难从简单的举措实施来加以解决。
为改变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巨大瓶颈,民办高校应当从多个维度入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应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强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将高学历和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引进对象,通过改善福利待遇,优化办学环境等方式,在积极引进机制的同时尽可能留住人才,让其拥有更佳的未来发展空间以及学习培训的机会[4]。通过完善岗前培训机制、在职培养机制等,让教师能够通过继续教育实现进一步的素质提升。此外,针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实现其快速成长和提升,防止出现人才断层问题,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另外,完善科研、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教育创新等,让青年教师发展为教学科研型人才。
只有不断改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才能为强化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一方面,积极宣传《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让社会和教师均能够改变对民办高校的偏见,以正确的眼光和态度对待民办高校[5];另一方面,政府机关不断落实经费支持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让民办高校获得更多资源,推动民办高校整体实力和社会形象的提升。此外,应当完善教师队伍的福利待遇机制,让教师在获得社会认同感的同时,能够在待遇差距方面与公立高校教师越来越小,强化对教师队伍的物质保障。不断提升教育内涵水平,强化管理并突出民办特色,让教师队伍的认同感增强,对于稳定性得到强化。
青年教师的归属感较弱,多源于现有民办高校办学管理机制上的不科学和不合理。为此,应当首先加快民办高校管理机制建设,为教师队伍提供更加宽松的话语环境,参与到民办高校的办学管理机制当中,为整体高校的未来发展作出合力。完善师资管理机制,应首先从人性化管理出发,创造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教师能够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获得管理激励、奖惩激励、竞赛激励等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保障,获得自我发展的巨大认同和期待。此外,应当强化人才流失防范保护体系,针对教师个人情况采取具体的动态管理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帮助其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让教师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教师是关键。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6]学校之魂是教师,教师之魂是师德。要想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充分重视师德建设,将其作为学校品牌,作为学校管理建设和健康发展的重点。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体制建设,以严密的动态化监督机制对师德表现进行管理。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以反面典型作为警示,鼓励教师在个人职业道德和为人师表标杆作用方面花大力气。以完善的考评机制增强教师的信心,提高师德考评建设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重重困境是导致其整体办学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应当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对应的解决办法。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并不断改善建设外部环境,强化队伍的稳定性。此外,完善师资管理机制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教师师德建设。只有这样,师资队伍才会不断优化,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将一片光明。
[1]林立芹,孔庆荣.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25-126.
[2]余彬.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J].价值工程,2010,(24):206-207.
[3]吕迪.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徐爽.浅谈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J].才智,2016,(20):97.
[5]宋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145-146.
[6]和彩霞.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G52
A
1673-291X(2017)35-0067-02
民办高校于近30年来获得了空间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迅速扩张,培养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保障。而就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师资队伍建设处于瓶颈期,教师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稳定性不强和青年教师归属感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为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017-10-15
2016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研究”(16IN14)
彭丽霞(1978-),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机械工程自动化研究;孟会玲(1978-),女,陕西武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机电工程自动化研究。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