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外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23 18:46黄正松赵大成
市场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跨国逆向人才

黄正松,赵大成

我国海外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分析

黄正松,赵大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异常活跃。而作为其中重要投资方式之一的跨国并购,不仅其规模在不断增加,并购数量也在逐年增长。文章主要解析影响我国海外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的相关因素,进而指导我国海外企业如何有效引进国外技术。

走出去;跨国并购;对外直接投资

一、引言

2010至2015年,海外并购数量从57件增加到222件,年均增长率为25.4%,海外并购规模从594.9亿元增加到1936.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7%。2016年上半年,我国海外跨国并购交易额2260亿美元,占全球海外交易额比重为23%,2015年同期海外跨国并购交易额1023.3亿美元,仅占全球海外交易额比重为6%。与此同时,我国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2010至2015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从79767件增加到263000件,年均增长率为22%,而Ramp;D研发投入也从2010年的7062.58亿元扩大到2015年的14220亿元。

二、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现状

据《全球创新指数(2014)》报告,其根据81个相关统计评价指标,从人力资本、体制建设、知识技术和创意产出等方面来着手,考察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国技术评价排名列在第29位;若依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2015)》调查结果显示,该竞争力排名主要依托于2004年在全球经济论坛提出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其涉及基础和高等教育、市场效率、市场成熟度和宏观经济环境等12个相关数据,通过对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统计,中国排在第28位;而若依据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制定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调查显示,我国创新发展指数为65.2(美国的创新指数为100分),世界排名第19位,该指标主要涵盖了知识创造、资源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和企业创新五个方面。

根据以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评价指标分析,目前国际对国家创新研究大致从Ramp;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入、申请专利数量和研发人员来着手,有鉴于此,本文也主要借助我国在这三个方面的有关数据来展现我国近几年的技术发展成果。

(一)Ramp;D投入

我国对Ramp;D投入的数额逐年增加,从2005年投入的2449.9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220亿元,增长了近5倍左右,凸显了我国对Ramp;D发展的不断重视。其中,在2012年,我国Ramp;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其总量占据世界第三。而在2014年,我国Ramp;D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雄踞世界第二。同时从历年Ramp;D经费投入强度也可看出我国技术水平正不断提升,所谓Ramp;D投入强度是指经费投入与当年GDP所占的比重,这是考察各国对科技投入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由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和科学技术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公报显示我国Ramp;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虽然这与部分发达国家3%和4%的水平还有一些差距,但目前已超过欧盟28国平均投入强度的1.94%,这意味着我国在Ramp;D投入上已达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专利发明数量

专利是一个国家将本国自主创新活动转化为产出的有效见证,而上文分析的Ramp;D则是侧重创新的投入,因此通过分析国家的专利发明数量,更能直观反映该国的创新技术水平。专利发明量即专利授权量(还有一种概念叫专利受理量,有关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只讨论专利受理量而不涉及专利授权量是片面的),分析专利授权量不仅要考虑国内的现状更重要的是研究其在海外的具体情况,并将海内外情况加以比较。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受理量首次突破100万件,数量高达110.2万,同比增长18.7%,就受理量来说,我国已连续五年占据世界第一。若从专利授权量来看,根据图2.8分析可看出,自2001年开始,我国海外和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逐年增加,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属华为公司,其每年将10%成本用于科技研发,并且这一比例会逐年增加,其中在2014年华为研发投入为66亿美元,占其营业收入比为15%左右,在当年我国专利授权量排名中占第三。

(三)研发人员

根据12年科技部公布的《科技统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年间,我国的研发人员平均增长率为13.5%,而全球的平均增长率仅为3.7%,并且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研发人员投入数量上也是世界增速最快的国家;从研发人员总量来看,我国研发人员占世界比重为25%,而美国仅为17%,我国在研发人员总量上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汤森路透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前四名依次为美国(1702人)、英国(304人)、德国(163人)和中国(143人),本次评估是依据2002-2012年被SCI收录的全球排在1%的自然和社会科学论文。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研发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与发达国家不仅缩小了差距而且在数量上保持优势,同时根据下表发现,我国的Ramp;D研发人员自2007年不断增长,特别是2012年后已发展到300多万的庞大队伍。

三、跨国并购逆向技术影响因素

(一)人力资本水平

一般来说,通过跨国并购吸收外国技术水平时,本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起到很大程度作用。本国研发人才越多,自身拥有相应技术经验,则在主动学习外国先进水平时,效率就越快。因此在开展跨国并购时,母公司通常会派遣公司内高级研发人员去进行技术学习,在被并购企业内积极学习国外较为先进技术,在领会并学习到国外技术后,这些技工便成为国外先进技术的传播者,进而促进母公司技术水平提升。本国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则越有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

(二)人才当地化程度

在被并购企业,往往会为了兼顾文化差异,聘用当地人才,沿用当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跨国并购后所产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才当地化问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多跨国被并购的公司主要采取的做法是,不仅大量招募当地人才,而且公司内部主要管理岗位人员都是由当地人来担任。经过长期实践发现,被并购企业的当地化人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海尔CEO张瑞敏就大力提倡重用当地人才,因为当地人才在技术环境熏陶下,已形成了善于创新的理念,同时必要时还可以让这些人才加以流动,带动母公司人才形成创新意识。

(三)研发投入

若想通过直接利用国外已生产的相关技术产品进行跟踪模仿生产,加大自身研发能力是其必需的环节,只有自身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才有足够水平与实力研发国外已生产的先进科技。而研发能力的强弱主要反映在设备的先进性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人才的储备等等,但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属于研发投入。只有加大对科研持续资金投入,对设备的及时更新,对人才的大力物资奖励,才能将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大大提高,才能为跟踪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提供可能。因此,研发投入对增强企业自身学习能力,获取国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即地理空间位置,这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对相关技术限制出口来去分析的。有关研究发现,逆向技术的效应随地理空间距离变化而变化,地理距离越近,则越有利获得东道国发达的技术。从产业集聚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例如美国的硅谷,因为技术较为发达,吸引大量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了美国大量的计算机和半导体等相关产业。而为了快速学习美国科学技术,日本、印度等国在该地纷纷设立研发中心,由于这些外来企业可以在这里通过市场购买相关技术,而不能购买的通过采取合作研发的形式,抑或是通过企业间人才流动与交流,实现企业与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创新。

(五)进入模式

“走出去”企业如何与东道国企业达成费用分摊,主要取决于进入模式方式。现在许多跨国公司采取跨国并购这一进入模式,与绿地投资相比较而言,其不仅可以快速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而且可以节省建设厂房、购买设备和配备专项人员等成本,这样企业也可在专攻所获得技术研发的同时,有条件地利用空闲资金研发其他先进技术。而若采取绿地投资这一进入模式,需要投入大量前期费用,而且还要筹备很长周期,是一个渐次凸显的过程,技术成效较慢,而且由于投入较大,占用企业长期资金链,严重影响企业对其他技术创新的投入。

(六)产权保护程度

一方面是母国对本国企业创新成果的一种创新保护。由于国内创新制度没有西方国家拥有良好的保护环境,加上创新周期一般较长,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最重要的在于必须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因此,国内技术案件时有发生,并且逐年增长。然而由于国内对产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惩治条例也不健全,企业因技术创新成果损失不在少数,这就造成很多企业在创新时畏首畏尾,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自主创新中,这严重影响了国内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基于东道国角度去考虑的。采取跨国并购获取技术就是和东道国对技术产权保护有关。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对本国企业技术出口加以限制,实行技术壁垒,这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

四、政策建议

首先,要对并购企业所在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投资环境及并购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在获取相关信息后,严格遵守东道国并购的基本法律法规,进而合法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另外,除了调查关于影响并购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例如并购之后获取的相关技术是否过时,浙江华立并购CDMA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当时的CDMA技术已经被发达国家淘汰了,而华立却仅考虑国内有关市场,未能紧跟世界发展趋势。

其次,提高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吸收能力的关键点就是学习能力,若企业学习能力越强,则对外技术吸收能力就越强,进而越有效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企业的学习能力又可分为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新能力,个人学习能力强调企业内部员工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养,员工技术经验越丰富,知识就越能快速理解、吸收,进而有效地掌握外来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学习能力则强调新技术在组织内部的扩散、运用,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时,虽然要依靠员工的学习能力,但是企业内部结构庞大,组织部门众多,如若不能及时交流、沟通,势必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企业应及时组织内部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机制,进而对外积极有效吸收先进技术。

最后,制定和完善有关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体系。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法律制度的保障对一个企业特别是注重发展技术创新的跨国企业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法律制度加以规范,企业所研发的先进技术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由于西方国家在技术发展及技术创新上较我国发展较早,相关技术创新体系制度也较我国完善,且政府在引导企业技术发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这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Findlay R.Relative backwardness,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a simple dynamic model[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02).

[2]Barro R J,Salai-Martin X.Technology diffusion convergence and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s Growth.1997,76(12).

[3]Hsiu-Ling Wu,Chien-Hsun Chen.An assessment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China transitional economy[J].Europe-Asia Studies,2001,(03).

[4]杨慧燕.基于吸收能力的对外直接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05).

[5]周春应.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8):47-53.

[6]林青,陈湛匀.中国技术寻求型跨国投资战略: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主要10个国际FDI反向溢出效应模型的测度[J].财经研究,2008,(06).

[7]刘宏,薛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技术获取路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

F740

A

1008-4428(2017)11-141-03

黄正松,男,贵州遵义人,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赵大成,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对外直接投资。

猜你喜欢
跨国逆向人才
人才云
逆向而行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逆向思维天地宽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