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集群行为的迁移特征与对策研究

2017-12-23 18:46王兆辉
市场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集群高校学生理性

王兆辉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集群行为的迁移特征与对策研究

王兆辉

高校学生集群问题一直是影响高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集群问题更复杂,事发前期更隐蔽,危害后果更严重。文章根据理性的集群行为与非理性的集群行为理论比较,提出当前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加强师生沟通,加强政校企社四方合作,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建立理性思维,正确应对群体事件。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集群行为;对策

一、导论

“集群行为”通常也被称作“集体行为”,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剧烈变动引发的各种形式的学潮、种族冲突、以及大量反抗性的集会、游行、示威、乃至暴动等等。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一般认为,集群行为不同于普通的团体集会活动,带有预期或非预期的政治性目的,具有较强的破坏性或反社会性,可能引发社会的动乱不安,造成重大的社会损失。

高校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集群行为具有独特的属性和特征。从二十世纪的一些集群事件到最近的占领华尔街行动、台北反服贸抗议运动、香港“占中”事件以及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以高校学生为重要参与群体的集群行为在国内外城市中不时发生。无数社会事例说明,高校学生在激烈的互动中容易自发产生一些无明确目的的、无组织的、有悖于现有社会规范的暂时性狂热行为。

高校学生集群问题一直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高校学生集群行为的处理不当,不仅会对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有较大的冲击,还会为校外稳定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正确认知、合理引导、有效预防并正确应对高校学生集群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

二、集群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理论之争

关于集群行为的研究,当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流派:即理性的集群行为与非理性的集群行为。理性的集群行为理论认为,集群行为是群体成员参与的以改善群体现状为目的统一行动,人民大众的意见、舆论通过一些集群行为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些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也可能由某种形式的集群行为发展而来,并演化成理性地改变旧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行为的社会运动。非理性的集群行为认为,集群行为是自发的、短暂的、无组织的、情绪化的活动,不同于普通的团体集会活动,通常带有非预期的、非理性的政治性目的,容易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造成重大的社会损失。

(一)群体认同的理性行为

奥尔森是理性集群行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为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理性集群行为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非市场集团中的个体必须考虑两个不同问题。一个问题是,他从提供一定量集体物品中得到的总收益是否超过他为此付出的总成本。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他愿意供给集体物品的话,那又该提供多少,答案当然取决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而非总成本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理性集群行为理论关注集群行为的心理动员机制,即哪些动机因素会促使人们投身到集群活动中。如Turner和Tajfel(1986)认为:“人们总是争取积极的社会认同,对社会认同的追求是群体间冲突和歧视的根源所在,即对属于某群体的意识会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知觉、态度和行为。”Wright,Taylor和Moghaddam(1990)提出:“如果某人像所属群体典型成员那样去行动,且其行动旨在改善所属群体状况,那么他/她即是投入到了集体行动中。”根据这一定义,集群行为是一种旨在提升所属群体地位的行动策略,个体对某一群体的认同感越强,就越有可能代表那一群体参与集体抗争行动。

(二)群体过激的非理性行为

古斯塔夫·勒朋是非理性集群行为理论的主要代表。勒朋认为,群众具有神经质的感染因素,并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去个性化,即由于置身于许多人中,个人便确信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力量使自己不能不屈服于本能;(2)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这容易导致群众易受相互间的暗示与感染;(3)失去个人责任感,这容易导致对情欲和行为缺乏控制。

罗伯特·帕克认为,集群行为是在公共和集体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换句话说,那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赫伯特?布鲁诺认为,集群行为发生的前提是社会变化引起的个体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不安、孤独、怨恨等负面的社会心理。群体中的个体由于某种负面的社会心理开始传播和相信谣言,个体之间的相互感染使得群体具备了某种共同信念,之后就爆发了集体的行动。戴维·波普诺则更为详细地指出,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

勒朋、帕克等人的研究表明,集群行为的参与者通常是非理性的,由于受不满情绪、怨恨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群众在激烈的互动中自发产生无明确目的的、无组织的、有悖于现有社会规范的暂时性狂热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其成员自由倾泻自己的感情,人际互动迅速,情绪和行为感染强烈,并伴有明显的去个性化倾向。

(三)理性和非理性区别:问题和情绪的分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思维决定情绪,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集群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之争,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判别,实质上是个体表达集群行为的思维意识和期望之争:前者认为个体的意识是理智的,其集群行为基于效能计算的问题聚焦;后者认为个体的意识易受外界感染,其集群行为基于愤怒感受的情绪聚焦。至于个体参与集群行为时,意识是处于理性状态还是非理性状态,正如国外研究者Van Zomeren所指出,这两条路径是相对独立的,当个体对内群体的认同感较强时,问题聚焦的预测作用就会降低,因为高水平的群体认同提高了个体在背叛群体时的心理成本,影响到了个体的损益理性计算过程,此时群体愤怒可能是导致集群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当个体对内群体的认同感较弱时,个体可能并不会因群体遭遇不公事件而体验到强烈的愤怒感,此时问题聚焦的预测力就突显出来,群体成员只有在预期群体行为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的情况下,才会愿意参与到集体行动中。

三、新媒体下高职学生集群行为迁移的非理性特征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等新一代电子设备为依托,以网络媒介为核心的新兴媒介迅猛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多媒体技术,以互动传输为特点,向公众提供信息的媒体形式,具有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者更加多元,交互性更强,辐射受众更广泛等特点。新媒体的这种技术优势、传播形态、文化特质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深刻影响,而高职学生群体,作为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由于在校期间学习和研究的强度较低、教育方面更偏向于实操、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强,与新媒体一拍即合,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种融合,使得高职学生在新媒体时代集群行为发生新的迁移,非理性的特征更为突出:

(一)日常生活宅居化

“宅”这一概念,主要指因过多利用或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而衍生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随之产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形态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在闲余时间选择了“宅”,“宅”在宿舍里玩游戏,网上购物,泡论坛,看电影、小说、漫画和新闻,甚至网上交友聊天,网上做作业,发朋友圈等。特别是大学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带给高职学生的失落感较大,而这种失落感又恰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可以得以慰藉。“宅”在新媒体里的高职学生,获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精神愉悦和快感,体验到一种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的自主性、满足感和成就感。由于“宅”居现象的影响,新媒体成为了大部分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战场,现实人际交往方面的参与大幅度下降,外出参与集群活动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幅度下降。

(二)思维意识碎片化

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由于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海量、多样的资讯,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价值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大多在专业知识学习的世界里成就不高、受到社会的关注不多,特别期望发现新世界,创造新生活,争做新人类,因此对非主流信息的接受与传播更为关注,对当前思想的创新和脱俗更为活跃。受之影响,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呈多样化、碎片化发展趋势。在人人可以自由平等地表达思想的同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匿名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被无止境地放大,造成各类负面信息在国内外网络平台上飞速传播,然而高职学生的判断、识别能力受现有条件的限制,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偏差较大,很多信息不能甄别真伪,碎片化思维容易被外界所利用,诱发、扩大他们的愤怒、冲动、情绪聚焦等非理性因素,导致一些逆反社会的负面行为发生。

(三)处事方式虚拟化

虚拟网络的存在,虚拟游戏的冲击,虚拟文化的盛行,对长期“宅”在网络中的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高职学生的视野从现实世界逐渐转向了虚拟世界。由于长期沉浸于虚拟网络和虚拟游戏中,容易导致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的失真和自我认知的失实,他们经常以虚拟网络、虚拟世界的思想、意识来思考现实问题,幻想用虚拟游戏中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在现实与虚拟的对立中极易产生扭曲和困惑,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甚至出现自以为侠义、实质为暴力的行为,无形中加剧了学生集群行为的非理性。

(四)集群行为网络化

新媒体为高职学生在虚拟网络中的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职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中交朋友、聊天,在网络上参与各种活动,他们渴望表达自身观点,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愿意将自己的思维动向、情感经历、生活体验等用微博、微信、个人空间等形式呈现给大众。因此,一旦社会出现影响较大的事件时,网络集群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学生集群的主阵地,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获得外部信息,并通过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等网络平台,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跟帖和评论,自由倾泻自己的感情,发表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但由于网络本身不利于实时监管,使得学生的非理性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法不治众,在网上恣意传播流言,以网上群聚、网络监督、网络流言、网络暴力等形态来表达自认为的正义感和热血,结果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与破坏。

四、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应对集群

新媒体的产生和飞速发展加大了高职学生集群行为的非理性,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后果,对其学习和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为确保青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研究新媒体时代学生集群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尽可能趋利避害,缩小影响。

(一)正视问题,理性分析

高职学生虽说已经开始步入社会,开始有自我决断能力,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于众多事件的认知存在不足,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处理一些信息和消息。所以高职院校要做好“保姆关”“教练关”,培养学生建立理性化、系统化思维,引导学生对万事万物学会辨证分析,做任何事情提前考虑事情的利与弊、成与败,不盲目冲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考察和论证,以客观事实为做事的依据,不偏听偏信。而对于社会群体性事件的跟踪和处理,更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这样就不会被一些不良动机的人给同化。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会自我调节,在学习过程中正视现实、正视差距,认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本质区别,拉近距离,将对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存在感和价值感期望移植到现实生活的追求中,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

(二)与时俱进,及早应对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丰富多样的信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前,随处可见拿手机、平板等便携设备聊天、上网、看电子书的人们,继续固守过去的教育管理模式必定会落伍。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唯有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交互优势,在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动态。同时,高职院校要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应对学生集群的预警机制,对难点甚至敏感问题敢于面对,在关键事件、热点问题上做出积极的回应,使学生正确关注热点问题,并有效引导学生从建设性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自我人生的信心。

(三)走出校园,拓宽视野

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交往方式,但这种革新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在大学期间,青年学生的身心正在铸型,在这个真伪信息还无法正确分辨的时代,对于外界社会不能局限于坐而论道,要借助于实际行动,对整个社会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直接的认识。正如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所说,“关掉计算机和手机,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种生活、工作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直面人生百相,无论风雨还是彩虹。家庭、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应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协作,为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渠道。引导学生走出去,潜移默化地拓宽高职学生的社会视野,使其知识面更加开阔,行动领域不再局限于网络世界,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还有助于他们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五、结束语

高职学生是国家宝贵的应用性人才资源,是民族技术产业发展的希望。如何培养高职学生成为一个有头脑、关心国家、有激情、勇于担当的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既不能因害怕学生可能出现集群而不敢面对甚至隐瞒现实问题,更不能因应对集群工作难度大而退缩不前、听之任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媒体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利用新媒体工具建立学生集群反馈和预警机制,对集群及可能的危害及时处理,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理性对待,通过各种平台引导学生走出去拓宽视野,努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生集群问题必会得到妥善解决。

[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周晓虹.集群行为:理性与非理性之辨[J].社会科学研究,1994,(05).

[5]郭秀荣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宅”现象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5).

[6]姚崇.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今媒体,2014,(05).

[7]靳博.新媒体下大学生的“心”变化[N].人民日报,2014-8-7(14).

[8]梁鑫,张文海.高校学生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疏导策略[J].青年学报,2015,(01).

C913.5

A

1008-4428(2017)11-108-03

本文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思政重点课题“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集群行为迁移及对策研究(2014ZD001)”最终研究成果。

王兆辉,男,甘肃武威市人,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集群高校学生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