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主编寄语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传统能源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互联网、新能源等技术蓬勃兴起,推动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未来电力系统的战略性发展。截至2016年底,已有176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中国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了能源和环境矛盾的激化。能源革命如火如荼,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正在构建当中。在此背景下未来电力系统形态结构和演化机理将呈现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样性,现有技术对其分析和预测能力都将遇到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前瞻性地预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未来可能的形态和演化途径,并对其运行和规划中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2016YFB0900100)”立项,计划通过5年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建立能够指导中国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本专辑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结合项目和业界研究动态策划推出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系列专辑的第二辑,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侧重关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网源荷结构形态和演化机理,复杂多重不确定性运行场景下电力预测与评估方法。本人非常荣幸地受邀担任该系列专辑第二辑的特约主编。
本专辑采取自由征稿的方式,短时间内收到国内数十个单位同行稿件150多篇,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经同行评审,最终收录24篇论文,展示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形态与演化、规划和运行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技术领域差别,本专辑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未来电力系统的总体形态预测方面收录6篇论文。康重庆提出了未来电力系统储能的新形态,即云储能;王耀华等人展望了计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运行特性的中长期电力发展情景并对其运行特性进行分析;黎静华提出分析广义负荷序列间相关关系的最优延位法;顾洁提出基于改进混沌粒子群-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饱和负荷概率预测方法;邓长虹等人提出微电网光伏发电的Adaboost天气聚类超短期预测方法;王伟等人提出基于NN-MIV变量筛选方法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未来电力系统的输电网形态与规划方面收录4篇论文。鲁宗相等人提出源荷储一体化的广义灵活电源双层统筹规划方法;程浩忠等人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输电网结构适应性指标及其评估方法;张衡等人提出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发输电联合优化规划方法;谢开贵等人提出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风火电打捆发电系统多阶段优化规划模型。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未来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形态与规划方面收录6篇论文。肖峻等人提出有源配电网的全象限安全域概念;刘洪等人提出计及DG渗透率变化的变电站动态扩展规划方法;杨楠等人提出计及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变压器规划方法;赵波等人提出基于渗透率的区域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模型;刘文霞等人提出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的光储接入网源协调规划方法;林湘宁等人提出基于Benders分解算法的独立型微电网鲁棒优化容量配置模型。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未来电力系统的输配网运行关键技术方面收录8篇论文。周林等人提出针对电网阻抗的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提高策略;辛焕海等人提出应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滤波的高密度光伏分布式控制策略;唐云峰等人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含分布式光伏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控制方法;丁明等人提出基于无功/有功分区的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集群电压控制方法;吴文传提出基于分布式牛顿法的微电网群分布式优化调度方法;娄素华提出计及风电-负荷耦合关系的含高渗透率风电系统调峰能力评价方法;王德林等人提出风电场限功率运行状态下电网的旋转备用优化配置方法,安军提出利用敏感频段评估风功率波动对复杂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影响的方法。
本专辑作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系列专辑的第二辑,希望能承接第一辑关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的探索,深入讨论基础机理和关键技术,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希望本系列专辑能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为中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在本专辑组织过程中,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编辑部工作人员努力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缩短时间周期,终于使得本专辑得以顺利见刊。在此由衷感谢!
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清华园
2017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