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杨红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练习的讲评必不可少,如何将练习讲评课上得不枯燥乏味,让学生也喜欢上练习课,是每个英语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笔者自己的做法和研究做出总结。
【关键词】练习讲评 多种变式 兴趣
练习的讲评是我们平时日常教学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自己的教学。然而在日常的练习讲评课中,教师往往采用“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满堂灌”的方式,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听得头脑发涨,更有甚者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获之甚少。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们心中的热情之火,让学生们把练习课也当成新授课那样全心投入呢?笔者根据教学中的一点体验,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功在课前,提高讲评实效
我们知道,要搞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认真做好准备。练习课也不例外。首先,对练习题覆盖的知识点,考查的意图,答题的得失等基本情况作认真分析,找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解析出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出错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其次,所有的练习教师应自己做一遍,便于熟悉习题考查的范围,体会题目的难易度。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就是本节课讲解的重点内容。学生对自己未知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求知欲,因此,共性问题可以先评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设计该知识点的新例,拓宽深化,将某一知识点进行横向的拓宽与纵向的延伸,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该知识点,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效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一味地责怪学生“这些内容老师平时再三强调过,为什么还错?”以及类似的其他抱怨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练习讲评课感到厌倦,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在练习评讲中,教师应少批评,多鼓励。另外,课堂上切忌采用“告诉试”教学法,只告诉学生每题的正确答案而不去理会学生的想法。这种“就题论题”的讲评方法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在彼此的探索、合作学习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有所收获,也才能更有效地学习。
三、多种变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练习讲评的过程中,除了教师讲解,同学讲解,我们还可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我们要把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好来形成学习小组,在遇到合作学习的活动时,各组成员这种互助互动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变得非常自信,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了勃勃生机。例如在评讲书面表达的时候,组织学生小组学习,把该组作文中精彩的句子展示给全班,在推动学生互相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受表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法指导,让学生轻松易学
英语是练会的不是学会的,也就是说学好英语不能仅滿足于听懂,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反复听说读写练习。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授之以渔。教师讲解练习的关键是应把解题思路,方法,技巧交给学生,针对不同的题型特点,进行相应的解题技巧的点拨。例如:阅读理解,本题是属于哪一类题,作者的命题意图是什么等等,都要尽可能交代给学生。即使是非常具体的题目也应该给学生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常见的词义猜测题为例,通常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二是巧用关联词;三是利用构词法推测词义;四是利用常识合理猜测词义。在讲评时,必须讲清楚是怎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把握作者的意图,得出正确答案的,使学生逐渐掌握这类题目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方法。
五、教学相长,情感升华
教师和学生双方不仅在讲评课中得到了许多的反馈信息,而且也是双方共同反思评价、调节教学的过程。从学生方面而言,学生从同伴和教师所给的信息反馈中注意到自己的弱点,并通过互动来克服弱点,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而对教师而言,通过习题讲评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过程,也从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得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进行了修改、调整,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我们更扎实地推进教学。
总之,清晰的任务导向、有效的重点突破、多种的变式演绎、简明的规则生成、有效的补偿练习是让练习讲评课精彩起来的有效措施。通过高效,科学,实用的练习讲评,学生对练习课才会愿学乐学,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会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程标注》.
[2]张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初中版),2011.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