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重视审题立意的训练,但成效往往不明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好不容易吃透了这道题的题意,但遇到新的作文题又纷纷“中枪”。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素养不足,缺少揣摩关键语词的语言敏感度、精准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对作文题的审题立意规律没有做提炼总结。
当前高中基本是材料作文的天下,而材料作文题型却不一而足。如果教师眼中只有一道道具体题目,只就题讲题,而没有在具体题目之上的类别意识,就难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读题时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因此,我们不妨对作文题进行适当归类,进而找到不同类型作文题的读题规律。
一、议论型与叙述型
就表达方式而言,作文题材料一般分为议论型和叙述型两类。
议论型材料或引用或改用名言,表达精辟,蕴含丰厚。审读议论型材料时,应圈画关键词,抓住概念内涵和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如下面这则材料: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
—— 顾城
这则材料选自顾城《执者失之》,关键词有“想当”“失去”“什么也不想要”“一切如期而来”。材料一共两句,前一句写不要过分追求,否则会迷失自我,对过于执着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后一句强调妙手偶得,拒绝功利的价值观。材料的主要矛盾是“动机”与“结果”,整体是在强调寻找与追求中的“度”的把握与调控。
与议论型材料相比,叙述型材料在题旨把握上难度要大些。在对叙述型材料进行审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列表法,从对象、行为、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思考。以下题为例。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听两个年轻人弹奏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他们弹得很糟。格拉祖诺夫问他们过去听过没有,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格拉祖诺夫叹了口气说:“你们真幸运,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
这段材料涉及的对象有两个:一是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二是两个年轻人。行为上:年轻人弹得很糟,没有听过该曲;格拉祖诺夫为年轻人有美好的事物在等待而庆幸。态度,指的是我们要对两个对象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并说清理由。我们可以肯定格拉祖诺夫的观点,从而得出立意:“已有认识和经验对探究未知事物会有所妨碍,甚至会成为障碍。”“对未知世界陌生新鲜并保持惊奇,能不断发现美好事物。”也可以肯定格拉祖诺夫的交流方式,肯定他对年轻人的宽容、激励。当然,如果你想否定格拉祖诺夫的观点,谈经验的意义、价值,也是可以的。不过,一般而言,另辟蹊径要慎重,有些材料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不适宜反弹琵琶。
叙述型材料读题时应强调整体把握,切忌只盯着材料中的某一点“说开去”,自说自话。如只看到材料中“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而肯定两位年轻人诚实的品质;或只抓“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写格拉祖诺夫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那么,就会偏离题意。这些偏离题意的立意都是由于缺乏对材料的整体观览,没有把握材料的意义指向。
二、形象型与抽象型
就表达风格而言,作文题材料可分为形象型与抽象型。
审读形象型作文题,我们需要化象为意,对语境做整体考虑,尽可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述题旨。如下面材料:
小花对牡丹说/我开故我在/待到百花齐放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星星对星座说/我亮故我在/待到星斗满天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溪水对江河说/我流故我在/待到百川归海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本材料是九叶派诗人辛迪的诗作,诗题叫《有和无》。三节诗构成三组意象,通过小花与牡丹、星星与星座、溪水与江河的对话,阐述了小与大、个体与群体、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但有些学生的立意是关于“部分与整体”“存在与消亡”,这就不符合题意。“部分与整体”不等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不再有我在”不是“消亡”,而是含有在群体中隐退、安心成为一份子的意思,它们仍然是“有”和“在”的,只不过这时的“有”和“在”己融入更大的“有”和“在”了。因此,读题时不可望文生义,而要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读题精准,意味着既要“准确”,还要“全面”。再看一则形象型材料: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有些学生的立意是“学会向别人学习”“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這样的立意不够精准。从钻石的角度,借助星光来使自己发光,不能算“向别人学习”或“吸收他人的长处”;从石头的角度,尽管石头“愤愤不平”,瞧不起钻石,但石头是不可能发光的,让它吸收钻石的长处则违背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当然,读题精准除了“准确”外,还要“全面”。这道题是南通市模考作文题,作文评分细则上说:
考生的立意只要是“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别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君子善假于物也”之类的,均视为切题。如果表述为“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或“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视为最佳立意。
审读形象型材料,需要抓准形象的本质内涵,化象为意;而审读抽象型材料,则要抓准核心词语,具体辨析。如下则材料:
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 态度。”
此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富有”“眼光和态度”,这两个关键词之间构成结果与条件关系。材料中的“富有”包含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两个层面,而从精神富有这个层面切入,不仅符合题旨,而且更能写出深意。endprint
三、单一型与关系型
单一型材料是指材料由单一话题构成,有“话题作文”的特征;关系型材料是指材料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重要语词,它们之间构成一定的联系。
人们常说,学习的意义是提升自我。而也有人说,博学者未必有见识,读书多也不一定使人更高尚,学那么多有何意义呢?
这是单一型材料,材料核心话题是“学习的意义”,抓住这一话题方可探骊得珠,但要警惕写成以“学习的意义”为话题的作文,因为提炼出关键词之后还必须放还语境,在语境背景下思考。这则材料谈的是学习之于学习主体的意义,而不是谈学习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如果你不小心写成了后一种,就有偏题的危险。
关系型作文题包含一组及多组关系,在读题时需要立足整体,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辨析,体现思辨性。看下则材料: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信则简,思则丰”。只抓住“信则简”或“思则丰”来写,自然算切题,但如果能在写某一方的时候兼顾另一方,则更能彰显思辨性。如果你只扣住“信”“简”“思”或“丰”中的一个字来写,就偏离题意了。
四、阐释型与驱动型
阐释型与驱动型有明显的区别。阐释型作文题要求阐释、印证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而在驱动型作文题中,命题者一般不提供明确的结论,需要写作者自我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
阐释型作文题目给写作者留下的立意空间不大,如下面这则材料: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这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表达重心是后一句。后一句的关键词是“承认局限”“接近真相的判断”。立意时应抓住这两者,“承认局限,方可接近真相的判断”。立意已然明显,你不需要另起炉灶,但这道作文题在切题程度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如果只抓一点,比如写“人要善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或“如何判断真相”,只能算勉强符合题意。如果你将“接近真相的判断”理解为“成功”,写“承认局限,善于合作,方可成功”,就偏离题意了。遇到阐释型作文题目,你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不可随意漏选或偷换。
驱动型作文题,要求就事论事,不可随意引申。看下面这则材料:
青海某学生以某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就读,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退学转入自己喜欢的北京某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广泛的争论。
完成这道作文题,需要你对这位学生的退学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可以写“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可以写“人生之路我做主”,等等。当然,如果你写“不畏惧困难”“青春当立志”等,就不能完成命题者隐含的驱动任务了。
五、关于多则材料
此外,多则材料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作文题可以由一则材料组成,也可以由两则以及更多材料组成。审读多则材料时,我们既要辨析每则材料内部的关系,还要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一般有并列、对立、转折、补充、递进等关系,需要我们具体辨析。你可以抓住其中一则来写,但应有整体意识,在行文中最好联系其他材料来分析。
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家,一向以“难产”著名。他告诉林清玄:“我作画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第二位畫家,一向以“快手”著称。他告诉林清玄:“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第三位画家,则对林清玄说:“我想画就画,不为什么。艺术就偶然的散步。”
三位画家构成了平行关系,提供了三种选择,你可任选其中一种来写,用精准的语言提炼出三位画家的艺术观或人生观:第一种是严肃认真的、带有使命感的;第二种是以艺术来追求快乐;第三种是随性而为。你可写其中一位画家,但最好联系其他两位画家来补充分析。
总之,作文题目千姿百态,以上分类未必科学全面,加上有些作文题是综合型的,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具体题目具体分析,避免被所谓的规律套住,同时我们要增强作文题的类别意识,帮助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找到具体有效的思维路径。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14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