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确到独到:优化立意“四级跳”

2017-12-21 09:22赵光义董凯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世题意观点

赵光义++董凯

近些年,不少省市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对议论文立意的要求如下:一类卷是“独到、深刻”,二类卷是“准确、正确”,三类卷是“基本正确”。据此,我们可以将立意分成三个阶层:准确,深刻,独到。三个层阶由低到高,后一阶层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前一阶层的基础上。那么,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如何思维才能做到立意独到呢?

下面结合某市考试作文题,演绎立意独到思维过程。题目材料如下: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一、想得准:抓住主要矛盾

“立意准确”是基本要求,也是写作的及格要求。准确的立意,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立意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主流价值;二是扣题,立意句紧扣材料的核心意蕴处。

细读这道题可以发现,题中五个分句呈总分关系。这句话的前提是:面对人世纷繁复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材料提出了“信则简、思则丰”,而省略号又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其实是关于“认知态度与认知结果”的题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这道题的立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切合题意:心怀慈善,世界温暖;信仰可以简化人世;别让思考束缚住信任;人生需要向外求思向内求信;因“求索”而精彩;信而求思;三思而后信;人生最佳方式是七分信三分思等。

符合题意:人生既要有信仰也要进行思考;仁者守信、智者善思;善意的怀疑;时而信,时而思;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疑虑;要相信他人;我思故我在;智慧地信仰;做一名怀疑主义者等。

基本符合题意:人生需要简单的生活;简单与复杂的关系;多角度地看待人世;人生需要乐观;人生需要精彩与丰富等。

不合题意:谈友谊、爱、感情、拼搏等;信件与思念;平凡地生活;父爱与母爱。

其中,“切合题意”的基本特征是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击中材料的核心意蕴。“符合题意”,是指基本抓住主要矛盾,但观点不够鲜明、集中。“基本符合题意”,是指未能准确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或者单论一方。“不合题意”,是指基本立意与核心立意不搭边。要想切合题意,在审读材料时必须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就主要矛盾进行辨析,进而提炼观点。

二、想得深:挖掘深刻本质

俗话说:“挖坑三千不如掘井一口。”考场作文只有写作方向专一,文章才能深刻,才能启人深思。

题中“信”和“思”是概括词,前者可以理解为信仰、坚信、信任、相信等,是一种外向的生活态度,而后者可以理解成思考、思量、思辨、思索、慎思等,是一种内省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学生最好先将“信”与“思”进行解释与固化,然后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演绎与附会。如果如此立意:“信”可以让生活变得简单;“思”可以让人世变得繁复与丰富……此处“信”与“思”还是一个抽象概念,依然没有解释。

例如,分析“信仰可以使得人世变得简单”这一观点。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信仰”与“简单”。要想立意深刻,必须要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咬文嚼字,细化分析。为此,要思考这些问题:何为信仰?何谓简单?简单与简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了信仰之后,人世繁复的社会就会变得简 单呢?

基于此,要调动阅读素材,充分思考“信仰”的内涵和外延。陈嘉映在《我们需要信仰》中对信仰做了形而上的界定:“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王开岭则说得比较形象,“信仰始终代表一种指向终极的灵魂态势,一种精神奔赴性,一种上升的生存向度”……总之,信仰是一种内在的行动准则,它具有超越性、笃定性与向善性。

再者,还可以思考“简单”与“简约”的关系。有了信仰,人世就变得简单了吗?这就需要我们从多角度来分析。从时代角度来看,社会纷繁复杂,问题种种,如信任缺失、诚信危机……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支流;从主体来看,这个社会还是充满了正能量,人与人之间是以和谐为主;从个体角度,“人之最宝贵的莫过于心,心之最宝贵的莫过于主观能动性”,信仰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源,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当面对困难时,信仰可以激励人们全心全力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再者,从信仰作用的角度,信仰可以使得人们目标专一、心无旁骛、简化生活……

总之,我们在立意与分析时,要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使得文章立意上升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坚守笃定的价值取向与期望,坚信真、善、美一定战胜假、丑、恶,坚信人类社会会变得美好,只有这样人与人才会变得简单与纯粹,世界才会变得单纯与美好。

三、想得巧:展现思辨思维

有人说:“角度决定分数。”的确,在准确、深刻的基础之上,有无独到的发现显得尤为关键。要想让思想从桎梏中解脱出来,就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如2013年江苏卷“探险与蝴蝶”,当大部分人都在写“自然美”“细节与影响”时,有位学生却提出“拒绝平庸之恶”的观点,反思平庸的恶俗,反省人性之恶,让人很受 启发。

为此,对这道题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思考,以突破预设立意,甚至可以形成与命题者相反的 立意。

一是多角度思维。仔细分析题目材料,命题者思维其实就是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命题者预设的立意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世,“信则简,思则丰”。难道面对人世就是“信”与“思”这般泾渭分明吗?如果是,那么“信”和“思”的界限在哪里呢?如果不是,那么“信”与“思”怎么结合呢?是“先信后思”“先思后信”,还是“且思且信”?还有,“信”了就简单、就不会复杂吗?这些观点都可以找到逻辑与论据支撑。

二是批判性思维。我们还可以“反弹琵琶”:有了“信”就一定“简单”吗?有了“思”就一定丰富吗?就以“有了信仰,人世就变得简单”为例,依照逻辑错误类型分,这一观点显然属于“自以为是”型。如果仔细思考,这一观点起码有三个问题:低估了人世的复杂,夸大了“信仰”的作用,忽视了“信仰”的内涵。试想,孔子的信仰是“内圣外王”“以德治国”的“美政”思想,可是在礼崩乐坏、七国混战的时代,这一信仰无法撼动时代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而他最后的结果是“惶惶如丧家之犬”。人生坎坷,命途多舛,与简单何干?再者,法国人塞奇·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一书中指出,树立信仰与偶像,是统治者常用的手段之一,即当“信仰”失去独立思考的力量,就会变成“一根筋式”的盲从。另外,这一说法甚至还忽视了信仰的多变性,如阮籍从“修齐治平”的儒家信仰到“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家崇拜,他是从简单到复杂还是从复杂到简单呢?难以界定。

三是发散性思维。这道题,还有一个不引人注目的省略号。顺着“信则简,思则丰”的思路,这句话主要围绕认知态度与认知结果阐述观点。围绕这一方向,我们还可以将立意拟定为:如果用爱意的眼光来打量人世,那它就变得温暖;如果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社会,那它就变得精彩;如果以“童心”的目光来打量社会,那它就变得神秘……而这些观点,可以说都突破了原题的思维范围,“发他人未发之声”。

四、想得广:彰显写作智慧

从2015年各省高考卷来看,很多作文题提供的是名言材料,而这些名言一般都有概括性、凝练性。如果不假思索地附会与演绎名言材料,立意很容易空洞,写作成了“千人一面”。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想得广”,将立意化大为小、化意为象,小角度切入分析,这样也许能突破重围,彰显写作智慧。

在立意层面,所谓“想得广”就是要结合自身阅读实际,将阔大的范围调小焦距,将抽象的立意变得具体。还是以“有了信仰,人世就能变得简单”的观点为例。一方面,我们可以缩小“信仰”的内涵,如“信仰”可以是“爱”,就像慈善家们四处留下援助和关爱;可以是“真理”,就像学者们辛勤地探讨钻研;可以是“伟大”,就像运动员们不断地拼搏竞争。如此,“信仰”的范围小了,立意可谓“落到小处”。

再者,还可以“就事论事”,写人物评论、历史评论、教育评论、文艺评论等等,也就是将整个观点“落到实处”。就2015年江苏卷的“智慧”,有维也纳的智慧、庄子的智慧、“倔”与“笨”的智慧,等等。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这一观点放置于小范围内写。例如,随着特蕾莎修女信件的解密,我们发现,这位伟大的慈善家出现过信仰危机,甚至一度怀疑上帝的存在。为此,可以深入分析信仰与简单、繁复背后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

清朝王夫之說:“意犹帅也。”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的统帅作用关系到材料的取舍,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立意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需要提升考生的思维品质、思想境界,使其作文立意逐步从准确走向独到。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中学;21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世题意观点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观点
人间的事
与世隔绝的人世
如果相爱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