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章
一、简评启思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写了题为《教训》的作文。榜上有名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屏显“榜上有名”的16名学生)
师:下面,老师采访一下这些佼佼者,你认为老师为什么会表扬你?
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选的材料比较好,能表现“教训”这个中心吧。
生:可能是我的字写得比较好,卷面很整洁。
生:我觉得我运用了语文老师教给我的一些写作方法,比如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的方法, 等等。
师:刚才这几位代表猜测了这次受表扬的原因。下面看看老师的想法。
(屏显)
1.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2.结构匀称,详略得体;
3.语言通顺,表意清楚;
4.选材富有生活气息,真实可信。
师:看来,他们猜对了部分原因。其中,老师想重点介绍本次作文精彩的选材。
(屏显)
1.换自行车胎,不了解行情被“宰”。(秀芳)
2.诚信还钱还是填饱肚子的纠结。(佳贝)
3.不问缘由就批评播音员的愧疚。(志扬)
4.不听外婆忠告被花粉伤害的囧事。(靖怡)
5.无礼待人,被妈妈以其道还治其身。(敬泓)
6.捕鱼不听表姐指导,滑入池塘。(钰佳)
7.怜悯并帮助蝉蜕皮反而害了它。(柏宏)
8.借同学的伞没有及时还,害他生病。(海天)
9.许诺为美国住家做中餐却“砸了锅”。 (钰菲)
10.偷偷爬上墙头,因得意忘形而坠落。(林倩)
师:这些同学所选择的题材富有生活气息,有很强的个性特色,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大家说说,从题材内容看,这些材料大致分为哪 三类?
生(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板书)
家、校、社
师:很好!都是以作者为叙述者,写的都是亲身经历。这可以说是我们初中生写作文的常规 角度。
(板书)
自身、常规
师:下面老师还要特别表扬黄泰然同学。
(屏显)
前文:我看见一只白蝴蝶在花丛中采蜜,存心捉弄。结果没想到被我重击坠落,它挣扎着爬上一棵草,但很快就摔落,死去。
结尾:从那以后,我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训——尊重每一个生命。我不再往蚁窝里倒水,不再用弹弓射鸟,不再追蜂赶蝶。因为我知道,生命的价值是相等的。
师:泰然同学何在?请猜猜老师为什么会表扬你。
生: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写的这件事很特别,其他同学没有写到。还有我点明了这件事给我的启发。
师:不错!泰然同学不仅作文写得好,而且很清楚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选的材料与众不同,很有个性;结尾能画龙点睛。尤其让老师赞赏的是,他还运用了一种别人都没有用到的写作技法——点面结合。前文写了一件捉弄蝴蝶的憾事,最后一段由点及面,联想到与此类似的一系列事情,还用排比句式一一列举。详写的“点”能保证内容的深刻、具体,略写的“面”能保证内容的全面、到位。大家要有意识地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中。(生自发鼓掌祝贺)发自内心地给优秀者鼓掌喝彩,这是个好习惯。当然,上次作文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屏显)
缺憾之一:没有明确交代“教训”的内容——不解题意。
师:讀完几位同学的作文,我实在看不出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教训”,这可是很严重的问题,一篇作文主题不鲜明是个致命的缺陷。很可能是他们没有弄清作文的要求。下面请同学说说“教训”要求我们写什么?
(屏显)
出于好奇,我们被火苗咬痛了手指;由于嘴馋,我们被青果酸软了牙齿……马马虎虎地对付作业,导致一次再次被老师批评;潦潦草草地赶完任务,造成一回两回被迫返工……
请以“教训”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透露考生个人信息资料。
生:教训应该是写自己不太好的经历,比如写作提示中说的被火苗烧痛了、牙齿酸软了、被老师批评等。
生:教训是写作者惨痛的经历,或者是悔恨的事情。
师:“教训”与“经验”有什么不同?你想我们这节课得到“教训”,还是“经验”?
生:当然是经验。经验是成功的,教训是指不好的事情。
师:所以我们常说“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后汲取教训”。教训有两种意思,一是教育、训诫,是一种行为,比如爸爸教训了他一顿;另一种是从失败和错误中得到的知识。上次训练取后一种意思为好,应该在文中点明,至少要让读者很容易领悟到。
师:还有部分同学的作文中出现另一个问题,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妥?
(屏显)
缺憾之二:题材与“教训”不相称。
(1)飞车过交叉路口碰倒小朋友,被冤——不能马马虎虎。
(2)爬山连跑带跳,不幸摔倒——干任何事情都要稳重。
(3)偷偷去游泳,有人溺水,挨打——吃一堑长一智。
(4)玩手机导致成绩下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玩魔方功亏一篑,忙中出错——失败时要继续。
(6)玩火,感受到钻心的疼痛——越吸引人越危险,远离。
生:好像有些奇怪,比如说第一位同学写飞车撞人,怎么会有“不能马虎”的教训呢?
师:对,这些同学写的事情还是不错的,但一看到最后点题的段落,老师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因为前文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呀,虽然有感悟,但好像没有水到渠成的感觉,甚至有些“强行点题”的突兀感。要注意在动笔之前,就要考虑好想表现什么主题。大家再看看下面的缺憾,其主题缺乏一定的高度。按照作者所写的事情,该怎么提炼主题呢?endprint
(屏显)
缺憾之三:“教训”的立意缺乏高度。
(1)玩鞭炮炸垃圾,弄得一身臭——不要去惹垃圾桶。
(2)嘴馋贪吃酿苦果——不能贪吃。
(3)先写作文再做其他题失误了——不能这么做题。
生:玩鞭炮这篇应该是不要玩得过火,要有一定的底线。
生:贪吃这篇好像是作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要用理性战胜过分的欲望。
生:考试这篇应该是做事要有安排,不能随意做题。
师:教训是从失败和错误中悟到的知识。既然是“知识”,就应该有一定的概括性,能反映一定的规律。看看老师的修改。
(屏显)
(1)玩鞭炮炸垃圾箱,弄得一身臭——乐极生悲,做事要有底线。
(2)嘴馋贪吃酿苦果——要用理性控制贪欲,否则后果严重。
(3)先写作文再做其他题失误了——做事要有规划,讲究策略。
师:刚才发言同学的意见可能跟老师的修改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可行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会儿重新构思时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要从所写的事情中挖掘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教训”。
二、仿例运思
师:总而言之,上次作文基本达到了训练要求,但老师总觉得大家在初稿中的表现难以实现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目标,因为大家的构思都局限在常规思维之中。请看这节课我们的主要 任务。
(屏显)
换个视角,别有天地
师:什么叫作“视角”?
生: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
师:说得好!“视角”就是观察的角度。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刚才大家都从自身的常规角度讲故事,如果换个角度谈教训,情形就大有不同了。想想看,现实世界中,跟作者并存的还有哪些事物呢?
生:还有其他人,比如同学、老师、门卫、校医……
生:还有亲友、邻居……
生:还有路上的行人、司机、游客……
师:嗯,大家说的都是人。除了人类,还有 什么?
生: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日月山河。
生:还有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
师:哦,不错,你的生物学得不错,但要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刚才两位同学说的我们可以把它们梳理成与“其他人”并列的“其他生物”和“无生物”。“其他生物”还可以细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比如孙悟空、灰太狼、功夫熊猫该归到哪一类呢?
生:其他生物中的动物!
生:不对,孙悟空、灰太狼、功夫熊猫都不是一般的动物!
(学生们七嘴八舌,现场非常热烈)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他们都不是真的动物,是作品中的。
师:好眼力!这就是老师想告诉大家的,不同的分类标准往往有完全不同的分类结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把刚才这些事物分为真实视角和虚拟视角两大类。想想看,无论是真实的世界还是虚拟的形象,如果不从作者这个常规角度来谈,而是从异于寻常的角度谈教训,会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情形呢?比如:一只小老鼠会有怎样的教训?一阵风、一棵树、一条鱼、一种细菌……
(学生们七嘴八舌,现场再次反响热烈)
生:小老鼠也会有教训,比如有一首儿歌就是描述一只老鼠因为贪吃,偷油喝,上到灯台,下不来的事。
师:对,老鼠贪吃的教训,跟几位同学写的贪吃零食,哪种构思更特别?
生(齐):老鼠的角度。
师:好,要注意,老鼠的教训是写给谁看的?人还是老鼠?
生(笑):人。
师:对了。从老鼠的角度谈教训,谈的是人和老鼠都要汲取的教训,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高度,要用拟人化的写法,还要符合老鼠的特点。下面用5分钟看学案上的一篇例文,要求能口头回答后面老师的提问。
(屏显,学生自行阅读,圈点勾画)
小鱼儿的临终遗言
①我是一条美丽的小鱼儿,我和我的家人生活在一条小河里。每天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是我的必修课,快乐、阳光、自由,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好吗?我扭动着腰肢愉快地舞蹈,与小虾小蟹为伴,偶尔摘一株水草做我的发饰,那时候的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小鱼儿。
②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我照例梳洗完毕邀上男朋友一起去玩耍,出门前跟妈妈打了招呼,谁成想这竟成永别!耳边依然响着妈妈的叮嘱:“孩子,外出要当心,千万不要吃来路不明的食物,危险!”每日里这样啰唆的叮嘱已经听了几百遍,我嘴里應着,心里根本就没有当回事,拉着男朋友愉快地游了出去。
③今儿天气真好呢,日光直接透进水里,暖暖的,水外的世界不知道该多美呢!我好想去看看,可是妈妈一直不让靠近水面。哎,今儿一定要偷偷地瞧瞧。我开始蛊惑男朋友一起去水上看看,他显得很犹豫。哼,一点男子汉气概都没有,胆小鬼,我自己去好了。我知道他还是不放心我的,因为我感觉到他在跟着我。我并不回头,就让他这样静静地跟着我。我终于如愿以偿地钻出了水面。外面的天好蓝,树好绿,比水里不知好上多少倍,岸边还有几个人戴着帽子坐着不知道在干吗,手里还握着一根小棍子,真可笑!我愉快地跳出水面,优雅地翻了一个筋斗,又钻进了水里,悄悄地朝他们游过去,想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④天哪,我都看见了什么?一条油乎乎、香喷喷的东西就在不远处,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东西呢!我忍不住加快了速度一口咬了过去。我听见男友在后面疾呼:“不要,不要啊,危险!”然而已经晚了,我已经咬住了那东西,软软的、香香的,好吃极了,但在舌尖儿尽享美味的时候,一种刺痛也在我嘴里蔓延开来,紧接着我整个身体已经腾空飞起。我的男友拼劲了力气想要救我,却是徒劳,他不甘心地咬住了我的尾巴企图把我拉回水里,最终却是双双被捕!一个嘶哑的声音愉快地叫着:“老王老张快来看,我一下逮住俩呢,真是奇迹!”我知道,他一定是在说我,说我这条不听话的小鱼儿,自己被抓,还连累了我的他。我跟男友相拥而泣,大不了一起赴死。endprint
⑤事情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在一个嘈杂的市场,我跟他被倒进了一个大盆里,那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鱼儿,一起哭诉被抓的经历……
⑥一个巨大的网子又把我捞起,我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眼泪瞬间涌出,一种绝望的恐惧立刻涌上心头,耳边响起一个刺耳的声音:“好大的一条鲤鱼,真漂亮,我要把她放进我的鱼缸里。”天还是那么蓝,树还是那么绿,然而世界已经不再美丽,只有恐惧,恐惧。我不知道等待我的鱼缸是什么东西,我的呼吸已经不畅。迷离中又被扔进了水里,那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我拼命想挣脱这个牢笼,却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外面一只花猫贪婪地看着我,时不时拍打一下玻璃。在这样一个透明的空间里我已经无处可藏。
⑦几天之后,我已经忍受不了这种折磨。我拼尽了力气从水里跳出,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呼吸渐渐急促。我知道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与其卑微地活着,不如让我死得有点尊严吧。
师:时间到,下面请几位同学按角色、教训、起因、经过、结果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本文的角色是一条小鱼,教训是贪吃被人抓住了。
师:刚才我们讲过的,不能就事论事,教训仅仅是贪吃吗?还有谁有不同意见或补充?
生:讲故事的是一条鲤鱼,教训是好奇害死猫。(众笑)起因是不顾妈妈的警告,游出水面。经过是好奇地靠近人类,误吃了美食。结果被钓起,害男友也被捉,最后以死殉情。(众大笑)
师:你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吗?(生茫然)要紧扣原文,不能过分发挥。结果是以死相拼,不是殉情。他说角色是一条鲤鱼,其实还可以加上“害人害己的”这个修饰语。教训还不是很清楚,谁再 补充?
生:不听家长的忠告,随心所欲,好奇心过重,后果往往很难料。
师:不错,请大家看看老师的意见。
(屏显)
角色—— 一条害人害己的鲤鱼。
教训——不听忠告,贪玩、任性、妄为。
起因——嫌妈妈的叮嘱啰唆,携男友出游。
经过——不顾妈妈的忠告,靠近水面。因贪吃美食被钓起,连累拼死相救的男友。
结果——不甘屈辱的囚徒生活,以死抗争。
师:文中这条鲤鱼不简单,她身上曲折地反映出现实中很多刁蛮、任性、我行我素的少年男女的一贯作风,有同学跟她一样的作风吗?要汲取鲤鱼的教训!(众笑)下面大家用5分钟时间,选一个有别于作者的角度,也构思一个别具一格的“教训”,填写在学案的表格中。
(生各自思索,动笔填写。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与学生个别交流。5分钟后,同桌间相互 交流)
三、互动评思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构思。
生:我是一棵大树。在大风到来时,我不肯像以往那样低眉顺眼,一味顺从,结果我激怒了大风,被他连根拔起。教训是做事不能一味蛮干,要做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生:我是一颗豌豆。我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被一位农夫种在一块田里。我嫌这地方潮湿,光线不好,土质不肥沃,总想换个地方再发芽。结果他们都破土而出了,而我错过了发芽的时机,烂在了土里,变成了肥料。教训是要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否则结局可悲。
师:很不错的构思,符合豌豆的角色特点,从一个很别致的角度谈了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好!大家的体会很不错,由于时间关系,看看老师的概括。
(屏显)
1. 避开常规,发散思维。
2. 优选角度,另辟蹊径。
3. 立足角色,合乎逻辑。
师:走进教室里,老师很容易就发现每个同学各有各的长相特点。写作文如果要达到只看作文就能猜到作者的姓名的程度,那就需要每位同学摒弃人云亦云,用心发现自己的独特构思。课后请重写《教训》一文,对照初稿看看有没有明显的进步。下课。
教学反思
作为初稿后的一节升格指导课,笔者觉得这堂课一气呵成,流畅有效。具体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回顾其成功之处。
一、一课一得,务求实效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很多写作指导课之所以事倍功半,就是因为教师想做的事情太多,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众多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写作《教训》初稿的实际缺憾,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选点突破,或指导如何在适当位置巧妙地点明题旨,或点拨如何让题材与主旨前后一致,或启发如何具体生动地再现事情的细节,或体验如何用书信体、板块式、日记体等别致的组材方式……在众多教学思路之中,本堂课就围绕异常的叙事视角这一个点,从打开思路和重写构思两个方面展开了简洁而集中的升格指导,确保能在40分钟内有效实现升格指导的 意图。
二、着眼助学,稳步推进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叙事视角,不仅要让他们明白相关的陈述性知识,还要让他们在训练中掌握异常的叙事视角的程序性知识。而这一切,单靠教师的讲授是无法奏效的,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训练去实现。
为此,笔者设计了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首先,明确寻常的叙事视角。通过评议初稿的优点和缺憾,学生就会明白多数学生叙事的角度——都是从自身的角度追忆生活中的各种教训。然后,发现可行的异常视角。不仅从真实环境和虚拟世界两个维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们打开原来没有涉及到的视域,还以典型范文启发他们深入、具体地借鉴全新的视角和特殊的故事。接着,选定最佳视角重新构思。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迅速点燃之际,给定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冷静地用笔构思,在同桌交流基础上当众展示,并以同学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点拨和改进,确保异常视角构思活动的深入。在引导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先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才由教师表明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
三、立足升格,精心設计
笔者一直坚信,上一堂课恰似写一篇文章。教学目标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实现目标而设计的几个主要教学活动就是重要题材,而每个环节及其教学方法恰似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本堂修改升格课确定了两个学习目标:能从自身以外的其他恰当的视角拓宽思路;能结合角色特点合理地构思。为此,本堂课设置了三个拾级而上的训练板块。
简评启思。在评议初稿优缺点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写作要求,知道题材必须紧扣中心,懂得“教训”务求体现一定的规律和高度,为下面的重新构思扫清了障碍。
仿例运思。本堂课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摆脱定势思维,从自身以外的视角打开思路。为此,我们先让学生思索与作者自身并存的若干事物,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其他人、其他生物和无生物等角度。这只是粗略的认知,必须以范文进一步具体化。于是,就有了例文《小鱼儿的临终遗言》的研读活动,学生终于明白了构思要符合特定角色的特点这个道理,进而开始了自己的同题重写前的构思。
互动评思。正如篮球教练不是讲清动作要领就放手让学生练习,而是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再三矫正指点一样,学生要将新的理念熟练实施,还得教师针对其构思对症下药式地反复指点。基于此,在学生完成构思提纲后,不仅有同桌之间的交流,还有学生的展示和教师及时的点评、 指导。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从初稿看,这个班学生的写作水平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在这堂课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当堂按要求从异常视角重新构思,但笔者在巡视中发现仍有4名学生难以完成任务。这正印证了“共性的问题当堂解决,个性的问题辅导解决”作文教学原则的必要性,有待于教师通过面批面改、个别交流等辅助方式灵活处理。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教学研究室;529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