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举
摘要:现代设计提倡主流思想,工匠精神作为主流思想中的重要分支,是促进人们发展和进步的主要精神内核。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文化,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工匠精神就成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指导思想,重振工匠精神,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人才资源,使企业制造走向企业创造。本文主要研究工匠精神的传承和意义,并分析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05-02
中国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性人才的涌现,同时也离不开工匠精神的铺垫,重振工匠精神不仅是社会主旋律的主题思想,更是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主要方针。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主流思想的教育,获得实践机会。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文化传承内涵和发展的重要性,与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提到“工匠”一词,不少人会想到做木工的匠人。曾经有电视节目《大国工匠》,真正意义上从匠人匠心的角度出发,挖掘我国各个时期和地域的匠人文化,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也不同,凭借着自身的悟性和不断的努力,成为某一行业顶尖的人物,其高超的技艺水平是无人能替代的。这些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执著坚守,持之以恒,并不断创新。这就是传说中的工匠精神。
大多数匠人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其基本的理念就是精益求精。主要就体现在其职业的操守,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认真钻研;每一个产品,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严格对待,追求极致和完美;每一道工序的设计和完善,都需要亲自上阵,使得自身技艺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提升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对于新技术和新科技,也保持着不断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执著追求,从而打造出其特有的品质,使其他品牌无法超越。
二、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匠人精神的重要性
(一) 顺应国家的领导方针
新時期的企业培养方针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的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我们至少掌握一门精湛的技术,追求尽善尽美的品质和产品,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技术,创新发展更多的新工艺,从而独创品牌的效应。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培养高职学生素养和品质的法宝。
(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报道数据显示,大多数百年老字号的企业,多数都集中在日本、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究其原因,是这些企业中有许许多多的匠人,传承和发扬企业的王牌精神和精湛工艺,秉持着一种屹立不倒的匠人精神。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具备这种精神,会严格要求每一个产品的细节,从而形成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在百年的风霜中屹立不倒。这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三)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在传统的社会中,为了能够为供需双方提供对等的价值度量,产品和质量即使优良,也不会大面积地传播出去,即所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自21世纪以来,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大动脉,各种企业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和新技术,通过互联网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的不对称性也逐渐被打破,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动方,掌控着市场的动向。此时,产品质量就成为企业形象的唯一衡量标准,一些有瑕疵的产品在这一时期无处遁形。因此,企业需要匠心精神,职业院校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从而在信息化社会中站稳脚跟。
(四)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其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培养的是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市场中的企业迫切希望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一毕业就直接上岗工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学生也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在帮助学生促进自身专业技术提升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使其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作甚至是每一个零件的细节,以工匠的态度指导自身的行为。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才能实现校企合作,学校为更多学生提供实习经验的同时,使其能够提前体会匠人精神的内核,使技术和思想共同进步,从而为企业和社会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职业院校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职业和岗位的需求、适应生产和管理,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要求其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同时也需要具有严格、认真的职业态度,敬业、专心的职业精神。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企业才愿意为员工提供岗位。因此,在工匠精神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除了让学生具有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一种崇高的工匠精神,从而为其日后的就业发展和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
(一)弘扬和建设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今,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院校应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下工夫,努力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将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匠人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化锻造。例如,教师在进行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和课件等,为学生讲述匠人精神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以解牛闻名于世的庖丁、亲手拼接航天之翼的女工程师薛莹以及各行各业驰名中外的领军人物,为学生讲授匠人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匠人精神的核心和精华。同时,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演讲和活动,跟学生畅谈匠人精神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endprint
(二) 就業创新教育将匠人精神纳入其中
高职教育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培养创新和服务性人才,使其能够创新发展工艺技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和思想基础。因此,在进行职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以匠人精神为基本的思想内核,为学生设计生涯规划,培养其创业意识和服务的精神,促进学生具备主动就业和创业的意识和思想,为其提供更多选择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在课程教育中融入匠人精神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专业课的学习和教学依然是最主要的中心环节。教师科学地设置课程形式,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设计教学的重点和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把传统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顾虑到专业的特点和未来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类型,认真分析市场的结构和特点,准确把握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就业能力为基本的导向原则,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规划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匠人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彰显出高职院校特有的教学特色。
(四)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体现工匠精神
学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会学习到许多关于技术经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适应生产和服务。但是,只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大国匠人精神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专业特点等客观因素,在保证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其进行技术和个性化培养,使其能够充分展现个人能力和水准。学生精通一门技艺的同时,会得到不同职业类型的迁移,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使其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五)实施现代学徒制,体现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由企业的高管、技术人员以及行业的专家组成,使教师的素质和职业水平能够得到质的飞跃。因此,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互帮互助,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想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成果的研究和发展,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升华。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能够共同提升,通过情感和知识的交流,实现思想上的碰撞,从而为学生传递出精益求精和耐心专注的工匠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校企合作塑造工匠精神
一样的材料和一样的技术,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也各有不同。工匠精神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到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参观真正的流水线,与企业进行合作,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就实现学和工的交替作业。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便于对其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工匠精神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弘扬和建设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就业创新教育将匠人精神纳入其中,在课程教育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匠人精神,实施现代学徒制以及校企合作制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启发和思考,从而锻炼出工匠精神的高贵品质。
参考文献:
[1]鹿奎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5):69-71.
[2]任芬.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