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湘蓉
编者按:2014年8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确定了八个地市、区县作为管理标准实验区。山西省孝义市作为山西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被选为《管理标准》实验区。孝义以《管理标准》为依据,逐步构建了新型的区域治理体系,推进了教育现代化。
从善管走向良治,推进教育现代化
——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孝义实践
文/本刊记者 王湘蓉
有着悠久历史的孝义,从岁月深处走来。掩映在草木森然处的寺院庙宇禅静肃然,亭台楼榭古香古色。穿越历史的沧桑,眼波流转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巷陌人家烟火清欢。在孝义采访的几天里,十二公里长的迎宾大道,来来回回走了多次,路旁垂柳依依,天空明晃晃的蓝,远处焦化厂的烟囱里冒着白烟,在风中斜斜的。这样的物理环境,让人可以轻易感受到这是座煤炭资源城市。这座墙里都能抠出煤的城,是山西唯一的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也是山西的教育强市。2014年8月,孝义有幸被确定为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在三年的实践中,孝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在落实《管理标准》过程中,推动区域教育的治理变革,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山西省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在教育领域,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在开展《管理标准》试行和实验工作中,孝义深刻地认识到《管理标准》对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和路径。孝义市在推进综合改革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始终以“育人”为核心,构建管办评分离的治理结构,建立了多方参与治理的现代区域教育体系。
在采访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时,他梳理了孝义近几年来改革的历程,并坦言道:“我们以《管理标准》为路径,在变革政府治理结构,激活学校办学创造力,创新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升了区域教育治理水平,教育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管理标准》为政府简政放权、督导评价学校工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监督办学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工作目标和衡量标准。”
变革“管”,从“总校长”到“服务员”
孝义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首先把实现政府现代化作为重点,突出与政府密切相关的各治理要素、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主体的改革,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向宏观管、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转变。
田曜认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县级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自身角色,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职能,变事无巨细的“微观管” 到服务型的“宏观管”。“教育局既要做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的‘总校长’,更要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航员’‘服务员’和‘主考官’。”
孝义教育局转变行政领导思维,重新调整、定位科室管理职能,加强对区域教育思想上的引领,通过对国家政策进行精准解读,指导学校办学,由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发展的参谋者;实施教师培养计划,不断弥补师资差异,成为资源的调剂者;组织各种活动,成为校长教师交流平台的搭建者;积极向政府争取人财物的支持,为学校提供充足经费,成为区域教育资源的保障者;建立一套以教育局为主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以及全面的办学水平评估考核方案,成为区域教育的监督者和主考官。
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孝义教育局对区域内学校的发展目标做出清晰的规划。同时,统筹思考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发展现状,配置整合资源,促进教育均等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并为营造区域教育良好的内部生态和外部环境提供了有温度的制度保障,让校长、老师能够心无旁骛,专心于教育教学。“一切与教育无关以及外部干扰办学的事情,到我这儿为止。教育局应该给学校办学提供好的生态环境。”田曜微笑着说。
激活“办”,多途径优化资源配置
《管理标准》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区域教育治理体系提供了操作框架,其理念之一便是要“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孝义在落实《管理标准》过程中,推进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厘清学校与政府、学校内部、学校与社会三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办学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等多样化的办学方式和机制,多途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激发了办学活力,并为促进区域教育品质提升,推动学校的优质发展、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探索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方式。为破解“择校热”这一难题,孝义市在城区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让名校变身为“孵化器”,使区域教育生态悄然发生改变。孝义市集团化办学实行内部一个法人下的人财事物“八统一”(统一领导机构、办学理念、硬件配备、教师调配、管理制度、教学研训、年终考核、学生活动)管理模式。“名校”崇文街小学是先行试水的学校,它带领处于城乡接合部、相对薄弱的安居街小学和新建成的永安路小学成立了崇文小学教育集团。集团运行一年后,片区择校风得到遏制,崇文街小学的大班额有效降低,三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孝义市又将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到初中,由孝义六中领办从农村搬迁而来的薄弱学校孝义八中,成立孝义六中教育集团。此举有效缩小了两校间的差距,六中校区班容量从70人降到55人,八中校区班容量由45人增加到55人,大班额和择校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只有对办学体制大胆的改革,才会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快速扩大,才会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受到良好的教育。”田曜这样说。
探索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管理。“村村有学校,少见读书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学龄人口的大量进城,“一个学校、一个教室、两张课桌、三个年级、四个学生”的学校成为多数农村的教育现状,孝义教育均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孝义市按照“高中全部进城,初中向城区及城郊集中,小学向中心集镇及中心村集聚”的思路超前谋划,强化县乡两级办学的中心校职能,并参照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在农村采取“学区制”管理,即由中心校校长兼任乡镇所在地小学校长,实行对所辖小学和教学点包括办学理念、管理机制、资源配置等在内的“六统一”管理方式,实现了区域教育布局调整与方便群众入学需求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后,孝义市在农村组建了七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段衔接上进行了有效探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
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孝义市采取“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以城区八所优质中小学为龙头,吸纳七至八所农村学校组建八个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校的发展共同体,并通过“双交流、四同步、五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优质资源的引领与辐射,带动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快速提升。田曜解释道:“‘双交流’就是指城区学校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农村校挂职和送教下乡,同时部分农村校校长和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和拜师学习;‘四同步’就是建立共同体教研组和名师团队,集体制定教学计划、教研方案,共同组织集体备课等活动,实现教学、教研、培训、成长‘四同步’;‘五共享’就是通过建立共同体校长联席会议制度,举办共同体中层干部论坛,搭建QQ群等交流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发展成果等在内的‘五共享’。”城乡发展共同体组建以来,孝义市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快速提升,金晖小学、赵家庄小学等一批农村学校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孝义教育的新“名片”。
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学校作为教育的基础“细胞”,其办学活力及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调整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学校内部和外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健全学校的治理机制等,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章程。孝义以《管理标准》为抓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全市学校建立学校章程,党支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多方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通过界定和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以及评议等权力运行秩序,充分厘清了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孝义九中制定了《教师教学制度》《学生自治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等诸多治校制度;崇文街小学制订了厚厚的《学校制度编排》,清晰地呈现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权责运行。这些都是孝义这些年在教育“真改革”里实践探索出的有效经验。孝义依据《管理标准》,通过学校章程的建立,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探索厘清教学、科研、德育、管理等工作之间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的讲解、讲授、实验、问答等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与人事、总务、财务等行政部门和党支部、团委、工会等党群部门之间的关系,等等,不断提升学校治理的民主化水平,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长,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创新“评”,由“最终结果”变为“价值导向”
田曜在谈到变革评价体系时说:“要改变当前学校的各种不适合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就必须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在评估考核这支‘指挥棒’上动脑筋,以更科学全面的考核方案刺激办学行为的转变。”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孝义市变革“度量衡”,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并调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发展导向性评价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
依据区域教育特点,孝义制定了新的《孝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新评估体系总分为1000分,设置了60个评价指标,其中,有领导与管理、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4个A级指标,决策运行机制、理念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稳定、技术装备配备与管理使用等20个B级指标,92项具体评估细则的C级指标,以及推动学校主动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附加分项目。
为了使学校常规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孝义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文件,使校长们知道如何做才能达到标准。同时,新的评估方案特别设立了附加分项目,共设置了办学特色、课题研究等6个二级指标,在总分1000分的基础分上设立了50分的加分。这也刺激了学校突破常规,尝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孝义改变以前学校只接受教育局水平评估的方式,推行了教师、学生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通过新《评估方案》的实施,新评价体系成为引领学校管理的“指南针”,更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办学理念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
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路径,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需要高效的执行能力。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和局长是办好学校和推进区域教育变革的中坚力量。区域教育治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区域教育家群体的办学水平。孝义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以《管理标准》为依据,大力提升校长和教师依法治校、民主参与办学的水平,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和校长职级制改革,从管理、服务、培养、激励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系列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家办学新生态。
要敢做教育家型的教育局长
“激发办学活力,育好每一个孩子。”在访谈中,这句话田曜使用频率最高。有着十年教师职业生涯,又在多个部门工作过的他,懂教育,敢改革。田曜直言道:“我认为,教育局长要成为教育家。”他曾撰文写道,教育局长首先要拥有超越功利的教育情怀,对教育拥有单纯的热爱,将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才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中去;其次要有较强的教育专业素质,要对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对校长、教师,学校、课堂等教育要素有准确的把握。最后,教育局长要拥有开阔的教育视野,对教育新理念、新做法、新举措,保持前瞻性的预判能力。
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教育局长在承担行政管理角色之外,还要承担引领区域发展的“总校长”之责。一个区域教育治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育局长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研判和革故鼎新的改革气魄。近几年,孝义教育在田曜的带领下,敢破敢立,走了一条不寻常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要培养高境界的教育队伍
在贯彻落实《管理标准》过程中,如何构建“标准引领、内涵发展、规范管理、特色鲜明”的未来学校发展模式,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孝义教育局全面审视了教育发展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差距,并清晰地认识到,教育队伍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大任务。教师、校长眼界的高低决定了孝义教育的视野和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坐井观天只会裹足不前,借力高端才能不断进步。为此,我们一开始就将合作目标瞄准了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田曜很欣然。
孝义市与华东师大、北师大共同举办校长、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在华东师大举办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14个高级研修班,首次走出山西参加高规格培训的840名校长教师被前沿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所震撼,视野迅速打开,主动发展的激情被点燃。
孝义还与北师大联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选择了55所发展潜力较大的学校作为北师大实验基地校,开展“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工程”三个子项目。三个子项目既有针对55名校长和60位名师培养人选的重点打造,又有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所有学科的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做到了重点培养与普遍提升的有机结合。
孝义财政每年单列500万元作为校长教师外出培训专项经费。近几年,吕梁市2000余个上级下达的培训名额中,有50%以上被孝义争取到;有130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支教”等项目。与华东师大、北师大联手开展能力素养提升工程以来,完成了理论研修、名校挂职、实践指导、现场诊断、视频交流等活动750场次,350余名国内教育界知名专家、校长和教师来孝义实地指导。近五千余名教师走出山西,到上海、北京、重庆、山东、江苏等地进行高级研修,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孝义市司马初中原校长张长江还记得,当他到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挂职锻炼时,感觉“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
前些年,这座“煤城”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收入的提高,学生出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学是常见的事。举家迁移、背井离乡的外出求学,也不愿在家门口上学,这是很多孝义教育人无法言说的落寞。“现在,许多学生都回来了,连临近城市的学生都到我们孝义来读书。”教育局副局长樊世孝的眼底有亮闪过。近年来,孝义市的教师、校长毎年有八九百人出山西省境培训,多的时候一千多人。北师大、华东师大处处留下了孝义“学生老师”的身影。“培训要放在大学里,校长、老师每天和大学生擦肩而过,在大学校园环境的熏陶下,才会有重回读书时代的感觉,才能把心静下来。”田曜道,“教育现代化,一定是人的现代化”。
正如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所说,孝义的教育正走在一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孝义市市长王廷洪充满自信地说,孝义教育之所以能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完全得益于校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
孝义充分发挥《管理标准》的示范引领作用,三年来,整体提升了办学水平和区域教育治理水平,实现了从善于管理走向良性共治的新局面,并构建了较为“温和”的制度体系,使参与教育的各主体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激发了区域资本纷纷无偿捐助政府办学的热情,形成了孝义独具特色的区域治理新格局,促进了学校的科学治理。改革深处是制度,改革最难处也是制度,要始终相信制度的力量。
风起青蘋,当它轻轻拂过草尖的时候,一定会吹向大南江北,孝义的实践正穿过制度改革的难点,一路乘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