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正处于形成期的小学生,他们喜欢去模仿周围的事物,这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改变传统语言教学刻板生硬的特点,学会用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去表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16-0137-02
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能否生动、合理的进行语言表达,不仅体现了其专业素养和教学风格,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控,因为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语言的应用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因此,小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适当的运用多种教学语言,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启蒙阶段接受的语言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直接示范作用,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所以小学阶段是他们语言能力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用规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他们的语言学习形成良好的塑形模板。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岗教师需要具有专业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资格证,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发音,正确使用词汇、语法等专业知识,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日常交流中,教师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尤其是课下,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模仿能力更强,更易受到外界影响,比如教师把“思考”读成“师考”或者将“你先走”说成“你走先”这些不规范的发音和语法可能会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所以教师要改掉方言,克服自身的局限性,科学的使用教学用语,正确地传达词语、句子的真实含义。上课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流畅的表达,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趣味性
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让小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吸收更多语言应用方面的内容,为未来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限,他们对知识的摄取很大程度上个完全凭借自己对事物的喜好或厌恶,如果教学中的语言过于呆板生硬,很难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言教学一定要生动、有趣,老师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要善于运用教材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引入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文章,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与思维特点,可以针对那些优美的景物描写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创设适当的的教学情境,在恰当的时机进而场合,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积极性,加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再讲《月光曲》这一课时,由于“幽静”这个词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简单呆板地解释为“安静幽雅”,虽然准确无误,但是学生却不能深切的体会词语背后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但如果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一个的情境来释义,可能会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初秋夜晚,穿过镇子小河边一条无人行走的小路,借着忽闪的灯光,我们能看到远处有一间茅草屋,伴着树上哗哗作响的叶子,只听到优美的琴声时断时续的传了出来。这大概就是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的至高境界吧。”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达,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沉浸在创设的情境中,深刻地理解了词语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与情感的丰富性
小学语文语言教学中,情感性是艺术的基础,如果脱离了情感那么艺术将变得空洞,无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去理解和感悟。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是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准确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研究,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想情感,并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悟,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文章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在感染学生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思考和领悟。比如,在学习《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可以对比相似主题的文学作品,探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意思,让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情感,使学生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教育和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是语文教师运用口语教学的最高境界,艺术性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技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形式美,培养学生欣赏、表达语言艺术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遣词造句上体现出较高的综合修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富有哲理的语句,保持声音的清晰洪亮、表达的流畅自然,带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课堂体验。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不断结合教学实践,根据教学语言的科学规范性、生动趣味性和情感艺术性的特征,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云.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赤子(上中旬),2017,(04):276.
[2]赵铁梅.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现代交际,2016,(19):194.
[3]杨国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129.
[4]刘林.略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8):130.